[发明专利]一种防治颈椎病的保健药枕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20402.4 | 申请日: | 2010-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848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3-16 |
| 发明(设计)人: | 李前进;李爽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前进 |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A61H1/00;A61M37/00;A61K36/61;A61K36/8965;A61P19/08;A61K35/64 |
| 代理公司: | 烟台信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102 | 代理人: | 董尚凤 |
| 地址: | 265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治 颈椎病 保健 药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寝具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防治颈椎病的保健药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工作节奏的加快,长期伏案工作缺乏应有的锻炼,不仅使中老年群体中较多的患有颈椎病,而且这一常见病亦有向年轻人群体中蔓延的趋势。由于颈椎病患者大都因长期伏案工作使颈椎劳损,引起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质增生,压迫神经、血管和周边组织,造成轻者头晕目眩、脊背酸痛,重则四肢无力、麻木,仍至丧失正常的工作能力,目前颈椎病较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医学界对于此病的治疗方法通常采用理疗和手术,中医则采用口服中药、针灸、按摩等治疗方法,不仅治疗时间长,而且治疗效果不理想,长期服药对身体的伤害也非常明显。而目前市场上广泛销售的各类不同的药枕简化了颈椎病的治疗方案,让患者在睡眠中得到治疗,得到广大患者的认可。其中国家知识产权局1994年3月16日授权公告的公告号为CN2158660Y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公开的技术方案就是一例,该说明书给出的技术方案是:在一种普通的枕头上,在颈椎接触的枕头部位设置隔离区,增加隔离区枕芯的密度并放置药袋。该技术方案是以现有枕头为改进的前提,因而存在如下不足之处:其一是现有普通枕头经隔离并增加枕芯密度,颈部枕体不能单独使用也不能调整脑部枕体的高度,因此难以发挥好牵引颈椎的功能,特别是随着患者使用时间的延长将更为明显;其二是枕芯与枕套之间放置药袋,虽然直接接触颈椎,但其药量有限,药物的渗透和辅助治疗效果有待进步一完善。因此,如何进一步改进现有防治颈椎病药枕的不完善之处也是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颈椎病有防治作用并且可对人体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的药枕。
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的:
本发明一种防治颈椎病的保健药枕,包括枕体和设置在枕体内的枕芯,其特殊之处是枕体由颈部枕体和脑部枕体构成,二者各自独立且颈部枕体高于脑部枕体;所述的颈部枕体为圆柱状,其枕芯内装有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份:蚕沙5~20,决明子1~10,霜桑叶1~10,红花1~10,薄荷1~10,葛花1~10,川穹1~10,丁香1~10。
本发明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方案是:
上述所述的颈部枕体枕芯内装有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份:蚕沙10~15,决明子3~5,霜桑叶3~5,红花3~5,薄荷3~5,葛花3~5,川穹3~5,丁香3~5。
上述所述脑部枕体的枕芯为至少两个呈层状结构的枕芯叠加构成,枕体一侧边设有通向枕芯腔体的闭合装置,上层枕芯为内装有健脑安神的中药层状袋体。
上述所述的的颈部枕体与脑部枕体之间设有可分合的连接装置;所述的连接装置为拉锁、子母扣、暗扣或扣鼻结构。
上述所述的颈部枕体的枕芯是由透气性能好的纯棉布缝制枕芯布袋,压装有足量的中药,其密度为0.26~0.36g/cm3。
上述所述颈部枕体的枕芯的另一结构为硬质的筒体,筒壁上设有若干个透气孔,筒内装有中药袋,筒体外壁上套装有一软质棉绒布层。
上述所述颈部枕体的枕芯的再一结构为内圆柱状中药内芯轴,外套有管状中药管状体。
上述所述颈部枕体的高度为70~120mm,脑部枕体的高度为40~70mm,二者相差30~50mm。
上述所述的脑部枕体的中药层状袋体内装有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份:蚕沙5~10,白芷1~5,菟丝子1~5,知母1~5,黄荆子1~5,天冬1~5,野菊花1~5,玫瑰花1~5。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
本发明药枕中的药物的性能及作用:
蚕沙:味甘辛,性温,有燥湿祛风,养血安神,净化胃肠湿浊的作用;
决明子:味甘、苦、咸、性微寒,有清肝明目、祛风湿、润肠通便的作用,用于头痛眩晕、目赤昏花、大便秘结、降脂降压等症;
霜桑叶:味甘、苦,性微寒,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清肝明目的作用,用于风热感冒、肺热燥咳、头晕头痛、目赤昏花等症;
红花:味辛、性温,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作用,用于促进血液循环等症;
薄荷:味辛、性凉,有疏风、散热、辟秽,解毒的作用,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头痛、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等症;
葛花:味甘平、微苦、性微寒,有清热解毒、健胃护肝,解酒醒脾的作用,用于伤酒发热烦渴,不思饮食、呕逆吐酸,吐血、肠风下血等症;
川穹:味辛、性温,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癓瘕腹痛、胸肋刺痛、跌打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前进,未经李前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04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棉花移栽节水剂及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