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遗体防腐保存用的浴露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20037.7 | 申请日: | 201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95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君图;王宏阶;朱金龙;舒海民;石大训;林毅;诸华敏;袁万泰;沈兴定;马路深;宗蕊;陈海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博克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 |
主分类号: | A01N1/00 | 分类号: | A01N1/00;A61K8/86;A61Q1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翼胜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8 | 代理人: | 刁文魁;翟羽 |
地址: | 21512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遗体 防腐 保存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类遗体保存及殡葬用品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既有遗体防腐保存作用,又能达到清洁和美容目的专用于遗体的浴露。
【背景技术】
人总是要死的,这是自然规律。但出于种种原因,人们往往需要将逝者的遗体保持几天或一段时间,这就涉及到遗体防腐保存的问题。按中国现在的民俗,往往还需要开个追悼会,向逝者作最后的告别。
关于遗体防腐保存产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申请人已于2007年6月1日就“一种遗体防腐保存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申请了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200710041565.4;还于2008年6月12日就“遗体中长期防腐保存液及其应用”申请了中国专利,专利申请号200810038872.1。但是,从殡葬用品的角度,尤其是人们目前对殡葬用品的要求来看,单有防腐保存液是不够的,就家属们的心情来说,希望看到的是:逝者是保持着生前的风貌、保持着人的尊严走的。因此,目前这方面的殡葬用品显然跟不上,鉴于遗体的特性用现有的化妆品显然也是不合适的。但是,鉴于殡葬行业的特殊性和一般人对此的忌讳,一般的厂家是不会做这方面的研究的,但事实上又有这样的需求,因此,本申请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有遗体防腐保存作用,又能达到清洁和美容目的专用于遗体的浴露,以满足殡葬用品的需求。
人死亡后,新陈代谢停止,要使用一般的药物或化妆品已不可能,上世纪80年代人们发明了透皮促进剂。这种透皮促进剂能够促进药物制剂中的主要药物更快更多地渗入皮肤或透过皮肤进入其他组织系统,其特点是:①具有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对皮肤无损害、无刺激性、无过敏反应、无药理活性、无全身毒性;②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无色、无味;③具有整效性和长效性,起效快,持续时间长;④具有经济性,廉价,易得。为此,申请人结合透皮促进剂的特点将其与遗体防腐保存液相结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遗体防腐保存用的浴露,含有聚氧乙烯十二烷基硫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乙二醇双硬脂酸酯、聚丙烯酸树脂、椰子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椰子油二乙醇酰胺,其特征是,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聚氧乙烯十二烷基硫酸钠 13~15%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0.5~1%
丙二醇 3~5%
十二烷基硫酸钠 1~3%
乙二醇双硬脂酸酯 0.8~1.7%
聚丙烯酸树脂 0.5~0.7%
椰子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2~8%
椰子油二乙醇酰胺 2~5%
氢氧化钠 0.3~0.6%
氯化钠 1~1.5%
异噻唑啉酮 0.3~0.5%
甘油 3~5%
乙醇 10%
香精 0.2~0.3%
防腐液 2%
水 42~67%。
所述的防腐液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甘油10~40%,乙醇10~70%,丙酸1~20%,六亚甲基四胺0.1~20%,5氯-2-甲基-4-异噻唑啉-3酮0.2~10%,水加至总量。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符合殡葬使用的特性,既有利于遗体的防腐保存,又能达到清洁和美容的目的,增加了一种殡葬业可采用的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提供本发明遗体防腐保存用的浴露的实施方式和制备过程以及应用(试用)的情况。
本发明遗体防腐保存用的浴露的制备过程为:
(1)将水、聚氧乙烯十二烷基硫酸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按重量百分比配料,而后投入混合器,搅拌加热,升温至70℃;
(2)按重量百分比投入乙二醇双硬脂酸酯,充分搅拌使之完全溶解;
(3)按重量百分比将聚丙烯酸树脂加水充分预溶后再投入上述混合器;
(4)将混合器内的物料充分混合均匀,然后开始冷却,降温到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博克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未经苏州博克精细化学品有限公司;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200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