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助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9961.3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3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特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A61M21/02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姜燕;邢雪红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助眠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帮助使用者入眠的枕头。
背景技术
现代人由于工作或生活习惯的改变,常需低头阅读或使用电脑,而长时间处于头部前倾且下巴往前伸的姿势。这样的姿势导致颅底(枕骨大孔(foramen magnum)和第一节颈椎(atlas)之间)周围肌肉群长期处于紧绷状态,对内部神经和血管造成压力,长期循环不佳将可能造成失眠、头痛、晕眩、免疫系统不平衡、自律神经失调、内脏机能衰退等症状。其中,尤以失眠对现代人的生活影响最大。
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为改善睡眠品质并增进身心健康,急需可帮助使用者入眠的助眠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助眠装置,包括支撑部件,用以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升高部件,用以将使用者的第一颈椎升高;以及外推或外拉部件,用以对使用者的头部提供外推或外拉力量,使使用者的枕骨与使用者的肩胛骨的相对水平距离变大,其中外推或外拉力量的水平分量介于约500公克至1500公克之间。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助眠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提供一助眠装置,包括支撑部件,用以支撑使用者的颈部;升高部件,用以将使用者的第一颈椎升高;以及外推或外拉部件,用以对使用者的头部提供外推或外拉力量,使使用者的枕骨与使用者的肩胛骨的相对水平距离变大,其中外推或外拉力量的水平分量Fx介于约500公克至1500公克之间;使使用者躺于助眠装置之上,使使用者的颈部位于支撑部件之上;以升高部件将使用者的第一颈椎升高而使使用者的后脑与该使用者的第一颈椎之间的垂直距离逐渐变大;以及以外推或外拉部件对使用者的头部施加外推或外拉力量而使使用者的枕骨与使用者的肩胛骨之间的水平距离逐渐变大。
本发明有助于使使用者颅底周围肌肉群逐渐放松,可改善使用者的颅荐系统的循环,从而帮助使用者入眠,并减轻失眠、头痛、晕眩、免疫系统不平衡、自律神经失调、或内脏机能衰退等症状。
附图说明
图1A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助眠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1B-图1D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助眠装置的一系列使用方法剖面示意图。
图2A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助眠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B-图2D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助眠装置的一系列使用方法剖面示意图。
图3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助眠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A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助眠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4B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助眠装置的使用方法剖面示意图。
图5A-图5B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助眠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
图5C显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助眠装置的使用方法剖面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助眠装置;
12~支撑部件;
13~本体;
14~可弯曲弹性结构;
14a~端点部分;
15~凹陷;
16~相连部分;
17~沟槽;
18~延伸支撑部件;
18a~曲面;
20~升高部件;
22~外推或外拉部件;
100~使用者;
F~力量;
Fx~水平分量;
H~高度;
L~长度;
W1、W2~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制作与使用方式。然而应注意的是,本发明提供许多可供应用的发明概念,其可以多种特定形式实施。文中所举例讨论的特定实施例仅为制造与使用本发明的特定方式,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的助眠装置包括用以支撑使用者的颈部的支撑部件、用以将使用者的第一颈椎升高而使使用者的后脑至少部分悬空的升高部件、以及用以对使用者的头部施加力量而使使用者的枕骨与肩胛骨的相对水平距离变大的外推或外拉部件。
人体具有颅荐系统(craniosacral system),其为半开放的(semi-closed)流体(hydraulic)系统,包裹在不透水的硬脑膜(dura mater)内,颅荐系统包含脑膜系统(meningeal membranes)、骨胳系统(skeleton)、及用以保护脑和脊髓的脑脊髓液(CSF)。颅荐系统的范围由头颅骨、脸、及嘴开始,构成整个颅部,并往下延伸至荐椎与尾骨部分,其中颅底扮演颅荐循环系统的枢纽角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特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特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99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医用高分子基的纳米银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发热驱蚊灯的制作工艺及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