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19681.2 申请日: 2010-06-29
公开(公告)号: CN102315462A 公开(公告)日: 2012-01-11
发明(设计)人: 崔光磊;韩鹏献;王海波;刘志宏;陈骁;姚建华;朱玉伟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
主分类号: H01M4/96 分类号: H01M4/96;H01M4/88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周长兴
地址: 266101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全钒液 流电 用电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属于钒液流储能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用电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全钒液流电池,是以VO2+/VO2+和V2+/V3+电对分别作为电池的正极和负极活性物质的氧化还原液流电池,电池充放电时,电极反应过程如下:

正极V0=0.999V(vs.NHE)(1)

负极V0=-0.255V(vs.NHE)(2)

式中V0为氧化还原电对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标准电势。

该电池系统组装设计灵活,易于模块组合,蓄电规模可大可小;可高速响应,高功率输出;电池系统易于维护,安全稳定,环境友好,广泛应用于电厂(电站)调峰电源系统、大规模的光电转换系统、风能发电的储能电源以及边缘地区储能系统、不间断电源或应急电源系统等。

目前,文献报道的全钒液流电池电极主要采用碳素类材料有石墨板、石墨毡、碳毡等,这类材料虽然有较好的耐强酸腐蚀性,但电压效率低仅为81%(Skyllas-Kazacosm,Grossmith F.Efficient vanadium redox flow cell[J].J.Electrochem.Soc.,1987,134(12):2950-2953.)。金属箔/网作为钒液流电池用正极材料可以提高机械强度,但如何使其保持较高的电化学活性,需要深入的展开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

本发明的另外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电极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是将纳米碳基电极材料沉积于集流体得到;纳米碳基电极材料中包括有导电剂和粘结剂,纳米碳基电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的重量比为90∶1-5∶1-5;导电剂为乙炔黑、Super P、石墨化碳纤维、气相生长碳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羧基丁苯胶乳、羧甲基纤维素钠、Nafion溶液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电极中,纳米碳基电极材料为氧化石墨烯、还原石墨烯、碳化物、氮化碳或碳/金属氮化物复合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纳米碳基材料表面具有-OH、C=O、C-O中的一种或多种含氧官能团;纳米碳基电极材料占电极的质量百分比为0.1-10wt%,纳米碳基电极材料厚度为1-200μm。

所述的电极中,氧化石墨烯及还原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为30-500m2/g,片层厚度为0.35-15nm。

所述的电极中,氮化碳结构为介孔类石墨相,孔径在2-50nm。

所述的电极中,碳/金属氮化物复合材料的粒径为2-50nm,金属氮化物为氮化钛、氮化钒、氮化铬、氮化锰、氮化钼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

所述的电极中,集流体为金属箔或金属网,所述金属箔或金属网中的金属为钛、锆、钨、铬中的一种,集流体的厚度为0.01-3mm。

所述的电极中,金属箔或金属网中的金属为钛。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上述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的方法,包括:

1)将纳米碳基电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按重量比90∶1-5∶1-5混合;

2)在集流体的表面沉积步骤1混合的电极材料,得到全钒液流电池用电极。

所述的制备方法中,沉积方法包括静电喷射、空气喷涂或物理气相沉积法喷涂。

本发明制备的全钒液流电池用电极,对钒离子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大大提高了电压效率,且该电极材料原料易得、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电极材料傅里叶红外谱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电极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的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其特征在于是纳米碳基电极材料沉积于集流体金属箔/网上得到,电极材料厚度为1-200μm。

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

将金属箔/网预先经过表面处理;

将纳米碳基电极材料与导电剂、粘结剂按重量比90∶1-5∶1-5混合;

在集流体的表面沉积上述电极材料,得到全钒液流电池用电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968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