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速旋转轴密封用皮碗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9272.2 | 申请日: | 2010-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05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马羽飞;季秀英;金宝珠;师俊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99/00 | 分类号: | B29D99/00 |
代理公司: | 沈阳晨创科技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001 | 代理人: | 樊南星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速 旋转轴 密封 用皮碗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速旋转轴密封用皮碗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高速旋转轴密封用皮碗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传统的高速旋转轴的密封也有使用皮碗的,但是其存在着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技术效果较为有限等缺点。
因此,人们期望获得一种技术效果较好的高速旋转轴密封用皮碗及其制造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技术效果较好的高速旋转轴密封用皮碗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速旋转轴密封用皮碗制造方法,皮碗材质选用FX-4氟橡胶;其制造方法为采用直接模压成型,然后按照下述过程依次进行后续的处理:一段硫化、二段硫化、对唇口进行机械加工处理;其特征在于:
采用直接模压成型的方式制造皮碗之前,需要先对金属内骨架进行涂 胶处理;涂胶处理的相关工艺要求是:在金属内骨架上涂2#胶粘剂,在室温下干燥30~40分钟;之后再涂1#胶粘剂;然后依次进行室温干燥和高温干燥处理;每次涂胶的厚度为0.1~0.2mm;
所述2#胶粘剂具体为FXY-4,所述1#胶粘剂具体为FXY-7;所述室温干燥要求23~30℃,干燥时间为20~30分钟;所述高温干燥具体要求120~143℃,干燥时间30~60分钟。
所述高速旋转轴密封用皮碗制造方法中,还包含有下述优选要求保护的内容:
在对金属内骨架进行涂胶处理之前,要求先进行金属内骨架表面吹砂处理:在金属内骨架粘接表面吹石英砂,粒度为20-60目,风压0.2-0.3MPa。
在对金属内骨架表面进行吹砂处理之后,要求进行清洗:将经过吹砂处理后的金属内骨架放入120#洗涤汽油中,用毛刷刷洗以便除去残留的沙粒和油污,待汽油挥发干燥15~25分钟。
所述高速旋转轴密封用皮碗制造方法中,对金属内骨架进行涂胶处理之前配置胶粘剂的要求是:选用1#胶粘剂在开炼机上薄通8~12次,炼成薄片下辊,剪成1~3mm的小碎片,然后按照胶粘剂与乙酯质量比为1∶(4~6)的关系混合配置充分溶解。
使用过程中,当所配制的胶粘剂在使用过程中胶液变稠时,加入乙酸乙酯进行稀释。
所述高速旋转轴密封用皮碗制造方法还有下述要求:
一段硫化满足下述条件:硫化温度要求:175±10℃;硫化时间:10~40分钟;硫化压力要求:模具单位面积压力不小于7.5MPa,不放气;
二段硫化满足下述条件:以每小时30℃~60℃的升温速率升温至180℃~220℃,并进行恒温处理8~40小时,之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上述两段内容的进一步优选内容分别是:一段硫化满足下述条件:硫化温度:175±2℃;硫化时间:25±2分钟;硫化压力:模具单位面积压力不小于10MPa;
二段硫化满足下述条件:以每小时40℃~50℃的升温速率升温至200±5℃,并进行恒温处理15~25小时,之后自然冷却到室温。
在采用直接模压成型方式制造皮碗之前的模具预处理过程中,唇口的加工具体采用为切削方式,设备采用自动油封修边机。
切削与磨削工艺相比,加工速度快,同时唇口角度、内径由设备保证,切削出的皮碗唇口尺寸离散系数小,精度高且表面粗糙度也有所提高。首先选择出刀具所需的材料(碳化钨或高速钢),同时选择合理的刀具刃角及其它相关参数、合适的切削余量,最后切削出唇口尺寸和角度。
完整的说,所述高速旋转轴密封用皮碗制造方法具体是依次按照下述步骤处理:模具骨架吹石英砂、脱脂、涂胶处理,直接模压成型获得皮碗粗坯,一段硫化处理,清除毛刺,二段硫化处理,检验,唇口机械加工,成品检验。相关环节的说明参见上文内容。
所述高速旋转轴密封用皮碗制造方法中使用的模具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模具由上模板1、下模板2、中模3、上模4、下模5组成,其中:上模4、下模5以静配合方式分别固定在上模板1、下模板2上,这样一是为了节省材料,二是便于加工;中模3和下模5采用15°的锥面配合,定位准确,操作方便;在压制过程中,中模3和下模5合模后形成模腔,胶料填放在模腔内,金属骨架包上薄胶片,直接扣到下模5上后填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92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交互吸收式制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单个线控器控制多台空调室内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