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桥及其铺装形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9231.3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6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刘振清;刘清泉;曹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公高科(北京)养护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00 | 分类号: | E01D1/00;E01D19/12;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10008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及其 形成 方法 | ||
1.一种钢桥,其包含钢桥面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钢桥面板上依序设有第一粘结层、保护层、第二粘结层和面层,所述第一粘结层为环氧沥青碎石粘结层,所述第二粘结层为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或环氧沥青粘结层,所述保护层和面层由包含高粘度沥青、集料和矿粉的原料拌合制成,所述面层的原料还包含木质纤维,所述保护层和面层的油石比为5.0~7.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粘度沥青的60℃动力粘度不小于100000Pa·s。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高粘度沥青为将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改性沥青与4-8%的高粘度沥青聚合物添加剂均匀混合而配制的高粘度沥青。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和面层的厚度分别为25~3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料为粗集料和细集料,所述粗集料包含10~15mm和5~10mm的玄武岩,所述细集料为0~3mm的石灰岩,矿粉为石灰岩磨细矿粉。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的集料具有以下含量配比:10~15mm玄武岩∶5~10mm玄武岩∶0~3mm石灰岩∶矿粉=23.0~27.0∶16.5~20.5∶48.0~52.0∶6.0~7.0,且油石比为5.0~6.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的集料具有以下含量配比:10~15mm玄武岩∶5~10mm玄武岩∶0~3mm石灰岩∶矿粉=41.2~45.2∶33.0~37.0∶9.8~13.8∶8.0~12.0,且油石比为6.0~7.0%,木质纤维掺量为沥青混合料质量的0.25~0.35%。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0.075mm通过率控制在80~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环氧沥青碎石粘结层由包含组分A和组分B的原料混合制成,所述A组分∶B组分=1∶2.8~3.0,所述改性乳化沥青粘结层为乳化剂、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胶乳、道路石油沥青和水的原料混合制成,其中,乳化剂∶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胶乳∶道路石油沥青∶水=0.3~0.5∶2.0~3.0∶48.0~52.0∶49.7~44.5。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钢桥的铺装形成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在处理好的钢桥面板表面喷砂0.7kg/m2~0.8kg/m2的环氧沥青,再撒布4~5kg/m2的环氧沥青;
2)之后进行保护层原料混合料拌制、运输、摊铺与压实形成保护层;
3)在保护层表面喷砂0.3kg/m2~0.4kg/m2的改性乳化沥青或环氧沥青;
4)最后进行面层原料混合料拌制、运输、摊铺与压实形成面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公高科(北京)养护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公高科(北京)养护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92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