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两级电路柔性啮入式起动机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17859.X | 申请日: | 2010-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6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孙欢;李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2N11/08 | 分类号: | F02N1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94 | 代理人: | 吴宝泰;何宜章 |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级 电路 柔性 啮入式 起动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啮入式起动机。
背景技术
普通的乘用车起动机,一般为强制啮合形式:就是当单向器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处于顶齿状态时,电磁开关有一定的顶齿力,可以使动铁心继续移动,直至开关主触点接通,电机旋转,带动单向器齿轮强制啮入飞轮齿圈。这种结构存在两个弊端:1.起动机驱动齿轮强制啮入飞轮齿圈时,会对齿环造成冲击磨损;2.起动机驱动齿轮强制啮入齿圈时,产生金属碰撞噪音,降低起动舒适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级电路柔性啮入式起动机,包括电磁开关、电机以及单向器驱动齿轮,所述电磁开关中包括第一级电路和第二级电路,所述第一级电路由蓄电池、30端、第一级触点、电阻、电枢绕组以及搭铁组成;所述第二级电路由蓄电池、30端、第二级触点、电枢绕组以及搭铁组成,其中第一级电路的工作电流低于第二级电路的工作电流,在起动机进行起动时,首先第一级电路接通,较小的电流经过转子电枢绕组,单向器驱动齿轮在前进过程中缓慢旋转,缓慢啮入飞轮齿圈,当单向器驱动齿轮完全啮入后,第二级电路接通,第一级电路被短路,起动机以大电流工作,正常起动发动机。
进一步,所述第一级触点包括第一级静触点和第一级动触点,所述第二级触点包括第二级静触点和第二级动触点,第一级触点和第二级触点在同一方向、先后排列在电磁开关密封盖上,第一级静触点和第一级动触点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二级静触点和第二级动触点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第一级电路中串联的电阻的阻值大约等于蓄电池电压与起动机空载电流之比。
进一步,电磁开关包括动铁心,动铁心通过一顶杆与第二级动触点刚性连接,第一级动触点安装在顶杆上,并可以在顶杆上自由滑动。
进一步,动铁心通过一个回位弹簧压紧在电磁开关密封盖内壁上。
进一步,第一级动触点通过一个较小的压紧弹簧压紧在动铁心上。
进一步,还包括拨叉,其一端与动铁心连接,另一端贴紧在单向驱动齿轮上,当电磁开关得电,动铁心开始吸合移动时,带动拨叉动作,单向器驱动齿轮被拨叉拨出。
本发明的起动机采用两级电路结构,可以实现起动机驱动齿轮与飞轮齿圈的柔性啮合,减小啮合时起动机单向器驱动齿轮对飞轮齿圈的冲击磨损,延长飞轮齿圈寿命,同时又降低啮合时的噪音,提高用户的感官舒适性。
同时该结构与常规起动机相比,磁场绕组和电枢绕组均不需更改,只有电磁开关触点结构和电路电阻不同,更改简单,成本变化也很小,对永磁式、励磁式起动机均适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两级电路柔性啮入式起动机工作原理图;
图2为两级电路柔性啮入式起动机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点火开关; 2、30端;
3、第二级触点; 4、第一级触点;
5、50端; 6、磁场绕组;
7、电磁开关; 8、拨叉;
9、电机; 10、飞轮齿圈;
11、单向驱动齿轮; 12、磁缸(定子)
13、电枢绕组(转子); 14、搭铁;
15、蓄电池; 16、电阻;
17、第二级静触点; 18、第二级动触点;
19、第一级静触点; 20、第一级动触点;
21、顶杆 22压紧弹簧;
23、回位弹簧; 24、电磁开关密封盖;
25、动铁心; 26、行星减速齿轮机构;
27、碳刷架总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
起动机电磁开关7采用两级电路,第一级电路由蓄电池15、30端2、第一级触点4、电阻16、电枢绕组13、搭铁14组成;第二级电路由蓄电池15、30端2、第二级触点3、电枢绕组13以及搭铁14组成。在第一级电路中串联有电阻16,从而第一级电路电阻大于第二级电路的电阻,第一级电路中电阻16的阻值大约等于蓄电池电压与起动机空载电流之比,第二级电路与常规起动机主电路设计相同。相应的,电磁开关7内设有两级触点结构,在同一方向,先后排列在电磁开关密封盖24上,第一级触点4的动、静触点19、20之间的间隙小于第二级触点3的动、静触点17、18之间的间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78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