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的成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7190.4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48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车战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车战斌 |
主分类号: | B30B11/00 | 分类号: | B30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赵燕力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生物 材料 成型 方法 | ||
1.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的成型方法,将生物质材料进行粉碎处理呈松散粒状物料,导入由第一挤压面和第二挤压面构成的楔形挤压腔内,至少其中一个挤压面上分布有成型模腔,两个挤压面之间形成相对运动,物料在相对运动过程中被碾搓、拉伸呈片状,由楔形挤压腔的大端挤向楔形挤压腔的小端,进而挤压入成型模腔内成型;所述成型模腔沿其入口端至出口端至少依序设有导向收缩段和成型模口,导向收缩段的高度小于或等于10mm;所述至少一个挤压面的运动速度在0.2m/s~0.8m/s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收缩段的入口面积大于成型模口的面积,该导向收缩段入口端的导入侧边缘位于同侧的模口边缘外侧,且导入侧边缘到同侧对应的模口边缘的径向距离大于导入侧的相对侧边缘到所述该相对侧的同侧模口边缘的径向距离。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模口下端连接有扩大段,该扩大段的出口面积大于成型模口的面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挤压面呈静止状态,所述第一挤压面呈运动状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面由压辊的滚动表面构成;所述第二挤压面由静止的盘状平模的上表面构成,成型模腔分布在该盘状平模上且成型模腔的入口端设置在盘状平模的上表面,压辊位于盘状平模的上方,所述的楔形挤压腔在压辊的滚动表面与盘状平模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所述压辊围绕盘状平模上所设的转动中心在盘状平模的上表面进行滚动;通过压辊的滚动,使物料被碾搓、拉伸呈片状,由楔形挤压腔的大端挤向楔形挤压腔的小端,进而挤压入成型模腔内成型,成型后的燃料颗粒从盘状平模的下表面上的成型模口输出;所述压辊滚动的线速度在0.2m/s~0.8m/s之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面由压辊的滚动表面构成;所述第二挤压面由一静止的环模内表面构成,成型模腔分布在该环模的侧壁上且成型模腔的入口端设置在环模的内表面,压辊位于环模内侧,所述的楔形挤压腔在压辊的滚动表面与环模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所述压辊围绕环模内所设的转动中心在环模的内表面上进行滚动;通过压辊的滚动,使物料被碾搓、拉伸呈片状,由楔形挤压腔的大端挤向楔形挤压腔的小端,进而挤压入成型模腔内成型,成型后的燃料颗粒从环模外表面上的成型模口输出;所述压辊滚动的线速度在0.2m/s~0.8m/s之间。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面由环模的外表面构成;所述第二挤压面由一静止的环形挤压体的内表面构成,成型模腔分布在该环模的侧壁上且成型模腔的入口端设置在环模的外表面,所述环模位于环形挤压体内侧,所述的楔形挤压腔在环模的外表面与环形挤压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环模围绕环形挤压体内所设的转动中心在环形挤压体的内表面上进行滚动,通过环模的滚动,使物料被碾搓、拉伸呈片状,由楔形挤压腔的大端挤向楔形挤压腔的小端,进而挤压入成型模腔内成型,成型后的燃料颗粒从环模内表面上的成型模口输出;所述环模滚动的线速度在0.2m/s~0.8m/s之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挤压面呈运动状态,所述第一挤压面呈随动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的成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面由压辊的滚动表面构成;所述第二挤压面由一移动式平模的上表面构成,成型模腔分布在该移动式平模上且成型模腔的入口端设置在移动式平模的上表面,压辊位于移动式平模的上方,所述的楔形挤压腔在压辊的滚动表面与移动式平模的上表面之间形成,所述移动式平模呈线性移动从而带动压辊在该平模的上表面进行滚动;通过平模上表面与压辊滚动表面之间产生的相对运动,使物料被碾搓、拉伸呈片状,由楔形挤压腔的大端挤向楔形挤压腔的小端,进而挤压入成型模腔内成型,成型后的燃料颗粒从平模下表面上的成型模口输出;所述平模线性移动的速度在0.2m/s~0.8m/s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车战斌,未经车战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719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磨床加工滚轮的工装
- 下一篇:一种牛头刨床自动抬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