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β-氮化硅粉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6918.1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74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克新;崔巍;祝渊;袁轩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5/584 | 分类号: | C04B35/584;C04B35/6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童晓琳 |
地址: | 10008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氮化 硅粉体 方法 | ||
1.一种制备β-氮化硅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
(1)粉体活化:将原料硅粉,稀释剂,添加剂三者的混合物置于振动球磨机上球磨,使其充分活化;
(2)配制基液:将有机单体、交联剂、发泡剂溶解于水中,制成基液备用;
(3)制备多孔坯体:将100质量份的基液装入搅拌容器中搅拌,然后缓慢添加50~200质量份的步骤(1)中活化后粉体,继续搅拌至充分发泡,添加0.5~2质量份的引发剂和0~1质量份的催化剂,引发凝胶反应,凝胶反应完成后即制得稳定的泡沫凝胶,注模烘干后即得多孔坯体;
(4)自蔓延反应:将上述多孔坯体放入燃烧合成高压反应釜中,在坯体前端上表面堆放引燃剂,抽真空后充入1~5MPa的氮气压力,以通电钨丝圈点燃引燃剂,引发坯体发生燃烧合成反应,燃烧反应完成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产物细磨得到β-氮化硅粉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β-氮化硅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原料硅粉、稀释剂、添加剂比例按质量百分比为:
硅粉:40%~99%;
稀释剂:0%~59%;
添加剂:1%~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制备β-氮化硅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稀释剂为β-氮化硅粉末或α-氮化硅粉末;所述添加剂为NH4F、NH4Cl、(NH4)2CO3、NH4HCO3、尿素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任意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β-氮化硅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球磨时间为1~5小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β-氮化硅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有机单体、交联剂、发泡剂和水以质量比30∶1~5∶1~10∶150~800混合备用。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制备β-氮化硅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有机单体为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酰胺(MAM)、乙烯基毗咯酮(NVP)、甲氧基聚乙二醇单甲基丙烯酸酯(MPEGMA)、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任意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的交联剂为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M)、聚(乙烯基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PEGDMA)中任意一种;所述的发泡剂为正辛胺、正戊酸和曲拉通X-100中任意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β-氮化硅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铵(APS)、偶氮二咪唑啉丙烷(AZIP)、偶氮二异丁咪盐酸盐(AZAP)中的任意一种或其中任意两种及两种以上的混合物;所述催化剂为四甲基乙二胺(TEMED)。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β-氮化硅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坯体的孔隙率在50%~9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制备β-氮化硅粉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得到的β-氮化硅粉体呈均匀的棒状,其直径为1~3μm,长径比为1~10。
10.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方法得到的β-氮化硅粉体在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691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