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除颤器的充电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16917.7 | 申请日: | 2010-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70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真芳;赵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童晓琳 |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充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防护与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除颤器的充电系统。
背景技术
心脏猝死是由心搏骤停引起的,是工业化国家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在美国,平均每年有30万人因此而死亡。心搏骤停之初发生的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是心室颤动,心室颤动几分钟内即转化成心脏停搏。全球每年死于心脏骤停的心脏病患者占死亡人数的12%。在我国虽然还没有确切的心脏骤停的心脏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但有学者估计这个数字会达到600万。电除颤是目前公认的治疗频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率失常的有效方法。
除颤器是一种急救医疗设备。美国自1960年开展心肺复苏(CPR)技术以来,使用心室颤动(VF)的治疗方法提高了急救存活率,及时采用电除颤又是救治心搏骤停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美国自90年代开始实施公众除颤(PAD)计划后,患者的存活率可达到49%。现在美国已经把自动体外除颤(只搜寻室颤/无脉性室速-并在数秒内提供挽救生命的治疗)作为一项基本生命支持(BLS)技术。专家们提出了在大部分医院实现发生心脏骤停后3±1分钟内完成除颤的目标。
图1是常用除颤器充电系统原理图。图1中,常用除颤器的充电系统主要包括:充电控制电路1、驱动电路4、MOS开关7、电源11、能量变换器20、高压二极管10和储能电容9。其中,驱动电路4用于产生工作频率(谐振频率),输出PWM波形控制MOS开关7的开、合状态。能量变换器20用于转换电源11产生的电能,并存储到储能电容9中,充电控制电路1用于控制充电过程。根据图1,不难看出常用除颤器充电系统存在以下问题:
1、除颤器作为急救设备应用在紧急关头,设备的稳定可靠至关重要,而常用除颤器充电系统缺乏安全保护措施,关键时刻充电系统产生的瞬间高压有可能损坏系统,导致除颤器无法正常工作。比如图1中,能量变换器20作为充电系统的核心部件,缺乏保护措施。当充电系统中电流过大时,可能损坏该部件,导致紧急救助无法实施。
2、驱动电路与储能电容之间的工作缺乏协调,能量转换器的能量没有来得及转换到储能电容,驱动电路就开始下一次振荡,造成抑制采样频率的情况出现,从而使能量转换效率降低。
3、无法控制充电速度,不能满足短时间内使除颤器达到高能量的要求,从而失去宝贵的救助时间。对病人进行除颤治疗时,需要在十几毫秒内释放几百焦耳的能量(体外除颤一般是200-360焦耳),电流峰值约80A左右,常用的充电系统很难提供如此高的瞬间能量。
4、无法控制充电精度,不能实现准确的能量输出,在能量小的情况下达不到除颤效果,而在能量大的情况下又容易造成人体伤害。进行除颤治疗时,需要在短时间内使除颤器释放准确的能量,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和保证病人的安全。比如,除颤器用于开胸手术,只需要20-30焦耳的能量(医学规定小于50焦耳);如果是体外除颤,则需要200-300焦耳能量(医学规定不大于400焦耳),常用的充电系统很难提供如此精准的能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除颤器的充电系统,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指出的常用的除颤器充电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种用于除颤器的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控制电路、驱动电路、电源、能量变换器、MOS开关、高压二极管、储能电容,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除颤器的充电系统还包括初级电流检测电路、次级电流检测电路、激励频率调整电路、充电速度控制电路、第一高压采样电路、数字变换电路、充电开关控制电路、第二高压采样电路、电压比较电路、能量设置电路、硬件关断电路、第三高压采样电路和过压关断电路;
所述初级电流检测电路分别与MOS开关和驱动电路相连,并且接地;
所述次级电流检测电路位于电容充电回路中,一端与能量变换器相连,另一端与储能电容相连,并且还与激励频率调整电路相连;
所述激励频率调整电路与驱动电路相连;
所述充电速度控制电路分别与充电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相连;
所述第一高压采样电路分别与储能电容和数字变换电路相连;
所述数字变换电路分别与第一高压采样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相连;
所述充电开关控制电路分别与充电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相连;
所述第二高压采样电路分别与储能电容和电压比较电路相连;
所述电压比较电路分别与第二高压采样电路和能量设置电路相连;
所述能量设置电路分别与电压比较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相连;
所述硬件关断电路分别与电压比较电路和驱动电路相连;
所述第三高压采样电路分别与储能电容和过压关断电路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691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