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钛高炉渣的综合利用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16354.1 | 申请日: | 2010-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121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苏庆平;龙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22B7/04 | 分类号: | C22B7/04;C22B3/04;C22B3/10;C22B34/1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武森涛 |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含钛高 炉渣 综合利用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钛高炉渣的综合利用方法,属于化学工业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钛在自然界分布很广,约占地壳总重量的0.61%。我国四川攀枝花地区蕴藏有丰富的钛矿床,是我国钛资源的重要产地。钛金属主要用于航空工业,其特点是硬度大、质量轻、耐热、抗腐蚀。化学性质不太活拨,化合价主要有二、三、四价,其中四价钛最为稳定,代表性氧化物是二氧化钛(TiO2),系白色难溶物,且具有显著的两性性质。
含钛高炉渣主要来源于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该铁矿经选矿、冶炼后,约50%的钛进入高炉冶炼渣中,形成含钛量约20%的含钛高炉渣。既不能作为富钛矿售出(工业使用要求达到TiO2≥35%),又不能作为水泥添加剂售出(建渣要求TiO2≤1%),从而形成固体工业废物大量堆积露天场所。随着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不断开采,这类高炉渣已累计达到8000多万吨,并以每年2~300万吨速度在不断增加。为解决这类矿渣的污染和资源综合利用,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成果集中在:(1)用作建筑材料,如生产矿渣水泥、混凝土、瓷砖、微晶玻璃等,这类技术虽然可以大量消耗含钛高炉渣,但由于含钛量太高,产品质量难于达到国家标准,且由于当地市场容量小,外运成本高等因素,严重制约了这类矿渣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2)制取含钛合金,如硅热法冶炼生产硅钛含金,熔融电解法制备硅钛铝含金,这类技术处理高炉渣量有限,则耗电量大,生产成本高,难以获得经济效益;(3)湿法冶金制取钛化物,如采用硫酸法制取钛白粉,用硫酸法提取含钛高炉渣中的铝、钛、钪,用硫酸铵脱硫法制取氧化铝,酸解液脱铝后制取人造金红石等,这类工艺工艺路线复杂,产品单一,无经济效益可言,且生产中大量使用酸和氯气,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由上可见,目前的含钛高炉渣处理技术普遍存在着经济效益差的问题。
目前使用湿法冶金工艺处理含钛高炉渣通常都是硫酸法。该法硫酸用量很大,约为高炉渣中含钛量的5倍,并由此引发许多问题:1.硫酸耗量太大,生产成本过高,消耗与产出不能平衡,无经济效益可言;2.钛的浸出率偏低(约80%),是处理后的高炉渣仍含有较高的钛,不能用作水泥生产原料,造成大量固体废物的堆积;3.由于含钛高炉渣中含钙量高,硫酸浸渣后产生大量硫酸钙副产品,无工业利用价值,并形成固体废物的二次污染;4.硫酸浸取高炉渣时,将产生大量的甲烷和硫化氢毒气,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污染周边环境;5.大量高浓度硫酸的使用对处理设备要求高,投资大。为此,我们研发了本盐酸处理工艺,对含钛高炉渣中主要组分进行全面回收,这样既能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又能充分利用添加的各种酸及辅料,实现零排放的清洁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提高含钛高炉渣的综合利用价值,充分利用资源并排除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含钛高炉渣的主要化学成分有TiO2、SiO2、CaO、MgO、全铁、Al2O3、Na2O、K2O、MnO、P2O5。
本发明含钛高炉渣的综合利用方法由以下步骤完成:
a、采用盐酸浸取含钛高炉渣,盐酸的用量按含钛高炉渣中阳离子含量计量投入,钙、镁、铝、钠、钾等金属离子大部分进入溶液,反应结束后,浸取液pH在2-3之间,利于用后续工艺分离、提取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镁产品;
b、步骤a酸浸后的物料(固液混合物料)加水进行水浸取,过滤;
水浸取的目的是进一步将钙、镁、铝、钠、钾等金属离子进入溶液。
c、步骤b过滤后的滤饼水洗、干燥得到富钛产品;
d、步骤b过滤后的滤液调节pH=6-7,过滤;
e、步骤d过滤后的滤饼洗涤、净化后得到氢氧化铝产品;
f、步骤d过滤后的滤液调节pH≥12,过滤;
g、步骤f过滤后的滤饼洗涤煅烧得到氧化镁产品;
h、步骤f过滤后的滤液蒸发浓缩后过滤;
i、步骤h过滤后的滤饼离心甩干得到二氯化钙产品。
上述步骤中,步骤h过滤后的滤液可作为b步骤水浸取用水循环使用;同时,步骤c滤饼水洗后的洗水液可以作为b步骤水浸取用水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63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泄压断水式安全阀
- 下一篇:一种带定位锁的液压油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