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油蒸汽吸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5450.4 | 申请日: | 201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6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黄加仁;秦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5/08 | 分类号: | F02M25/08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方洪 |
地址: | 400037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蒸汽 吸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特别涉及摩托车上的油蒸汽吸附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油箱盖安装在油箱顶部的加油口内,起密封加油口及油气收集的作用。如图5所示,传统的油箱盖由油箱盖上壳2、油箱盖下壳4和内部组件3三大部分构成,其中内部组件3安装于油箱盖下壳4内,油箱盖下壳4的顶部具有翻边4a,该翻边4a的截面为“∩”形,所述油箱盖上壳2扣装在油箱盖下壳4顶部的翻边4a上,且油箱盖上壳2的周侧壁与油箱盖下壳“∩”形翻边4a的外环壁贴合,由油箱盖上壳2周侧壁底部的卷边限位。为了平衡油箱1内部与外界的压力,以便燃油箱里的燃油能顺利通过设置在油箱底部的燃油开关进入化油器中,在油箱盖上设置有气压平衡通道9,该气压平衡通道9的进气口在油箱盖下壳4的底面,出气口14在油箱盖下壳“∩”形翻边4a的内环壁上,且气压平衡通道9内靠近进气口处装有防倾阀13,该防倾阀13在正常行车过程中可保证气体双向通过气压平衡通道9,当摩托车倾斜或摔倒时能够防止燃油从气压平衡通道9流出。由于油箱内的燃油易挥发,油蒸汽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会进入气压平衡通道,从气压平衡通道的出气口14进入油箱盖与加油口壁的间隙,从而进入大气,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还会造成燃油浪费。
为防治摩托车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两轮和三轮摩托车第III阶段标准对两轮或三轮摩托车工况法排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上述油箱盖就不能满足新的要求。为了满足国III标准,有的厂家在摩托车上增设油蒸汽吸附装置。如图6、图7并结合图5所示,该装置将油箱盖气压平衡通道9的出气口14封堵,同时在油箱1顶部合适的地方开孔,该孔通过接头与燃油蒸发管16的一头连接,串联防倾阀15后,通过吸附管5与炭罐6的进口连接,炭罐6的出口通过脱附管7与化油器8相接。以上结构将油箱盖的结构稍做改动,使油箱盖只起密封的作用,燃油蒸发管16、防倾阀15、吸附管5、炭罐6、脱附管7和化油器8组成与油箱内腔相通的管路,一方面外界的大气通过炭罐6、防倾阀15和吸附管5与油箱1连通,能够实现平衡油箱内外压力的功能;另一方面,油箱1内的油蒸汽进入炭罐6,由炭罐6吸收后进入化油器8中利用。上述装置虽然达到了一定的防污染效果,但仍存在下列不足:
1、油箱外的防倾阀需单独加工制作,并需配备抱箍等配件,增加了摩托车的生产成本。
2、不同车型的摩托车,其油箱结构也有区别,上述方案在油箱上找点连接吸附管,对油箱结构的改动大,并且不同车型油箱结构之间的通用性差,由此增加了改造成本。
3、防倾阀在油箱的外面,通过吸附管与油箱连接的部位位于油箱的最高点,虽然能够防止燃油激荡溅入燃油蒸发管内,但是摩托车倾斜或摔倒的时候,燃油会涌入防倾阀前的吸附管,并不能流回油箱,会造成管路堵塞,一方面使吸附油蒸汽的功能失效;另一方面,会在油箱内形成负压,造成油箱不能通过燃油开关向化油器正常供油。
4、油箱盖基本照搬传统结构,油箱盖下壳“∩”形翻边与油箱盖上壳周侧壁之间难以完全贴合,会有小缝隙产生,油箱内的油蒸汽容易通过该小缝隙向外逸漏,仍然存在环境污染及燃油浪费的问题,达不到国III标准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性能可靠、成本低廉、安装便捷的摩托车油蒸汽吸附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油蒸汽吸附装置,包括油箱、油箱盖、吸附管、炭罐、脱附管和化油器,带气压平衡通道的油箱盖安装于油箱顶部的加油口内,该油箱盖具有油箱盖上壳、内部组件及油箱盖下壳,所述内部组件装在油箱盖下壳中,油箱盖下壳的底部开有气压平衡通道的进气口,油箱盖下壳的顶部具有截面为“∩”形的翻边,所述油箱盖上壳扣装在油箱盖下壳顶部的翻边上,其关键在于:所述气压平衡通道的出气口设置于油箱盖上壳的顶壁上,该出气口处装有接头,所述接头与吸附管的一头连接,吸附管的另一头与炭罐的进口相接,炭罐的出口通过脱附管与化油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54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