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烧取暖设备的热交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4982.6 | 申请日: | 201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8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壮大材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9/00 | 分类号: | F24D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丰禾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14 | 代理人: | 王晓峰 |
地址: | 31123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烧 取暖 设备 热交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烧取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取暖设备的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际国内市场上流行的固体木粒取暖炉等装置,通常都是用铁板做成热交换器(加热板),形成加热风道。室内空气由风机来完成循环,循环风通过热交换器加热,以达到取暖的目的。但是,相对铝质热交换器,铁质的交换速度慢,导致该取暖设备启动时间长且正常工作后热导效率低,使木粒燃烧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地充分地被交换到空气中去,因而使得该种取暖炉的能效比低下,炉体就会过热,最终还是归属于以局部热辐射为主体的一种取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取暖设备的热交换装置,其结构合理,在炉体受热板集中受热部位改为挤压成型的带散热片装置的铝质热交换器,新风能及时地带走散热片上的热能,不仅能达到将热风循环给室内的要求,同时又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热能的储存,使得该取暖设备燃烧所产生的热能,随循环风一起,送到室内各个角落,以达到取暖设备的完美效率。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燃烧取暖设备的热交换装置,包括一左侧铁板、一右侧铁板和设置在中间的铝质热交换器,所述铝质热交换器包括一受热板面,所述受热板面背侧设行若干散热片,所述受热板面的凹周分别开设有用于插接铁板的上侧卡槽、下侧卡槽、左侧卡槽和右侧卡槽,所述左侧铁板的右侧设有一右向凹形缺口,所述右向凹形缺口的上边壁、侧边壁和下边壁分别与所述上侧卡槽、左侧卡槽和下侧卡槽间隙配合,所述右侧铁板的左侧设有一左向凹形缺口,所述左向凹形缺口的上边壁、侧边壁和下边壁分别与所述上侧卡槽、右侧卡槽和下侧卡槽间隙配合,所述左侧铁板与右侧铁板铆接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左侧铁板的右侧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垂直的带有若于铆接孔的左侧铆接板,所述右侧铁板的左侧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垂直的带有若干铆接孔的右侧铆接板。
作为优选,还包括一T型压板,所述T型压板由一顶板和与所述顶板垂直的竖板组成,所述竖板设置在所述左侧铆接板和右侧铆接板之间,所述竖板上设有与所述铆接孔相对应的通孔,所述顶板与所述左侧铁板、右侧铁板和受热板体相平行。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发明其有益效果如下:
由于铝的导热性远远大于铁(铝:236w/m.k;铁:80w/m.k),燃烧室内产生的热能能够更快地传递到热交换器上的铝质热交换器上,风机所循环的空气通过该交换器的热风道时,又能更快地被散热片加热,由木粒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被更充分地吸收,并被分配到室内的各个角落,使取暖炉热效率大大地提高。根据市场上铝的价格大约是铁的3至4倍,而铝的密度大约是铁的密度的1/3,通过局部改变热交换器的材质,即中央主受热部位铁质受热板改为铝质受热板、热风道内增加散热片装置,在几乎不增加经济成本的前提下,使得该取暖设备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被快速充分地带入需要取暖的室内,并且随风机循环到室内的每个角落,达到风送取暖的完美功能。
另外,由于铝质热交换器与铁板的受热膨胀系数不同,为了使两者能更好地结合在一起,本发明采用的铝质热交换器做成拱形,四周边设置卡槽,铁板与铝质热交换器插接固定的结构形式,受热后,热膨胀量首先使铝质热交换器卡槽与铁板的配合趋向紧密,剩余热膨胀量则由铝质热交换器的拱形形状来吸收。
再者,为了避免左侧铁板与右侧铁板的铆接处可能出现的缝隙,本发明还采用在铆接处插入一T型压板,进一步提高了炉体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铝质受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T型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视图。
图5为本发明左侧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B向视图。
图7为本发明铆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壮大材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壮大材料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498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的除霜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 下一篇:一体式小功率LED日光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