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动极化调整天线系统及其极化校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14139.8 | 申请日: | 2010-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6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 发明(设计)人: | 路志勇;武伟;刘昕;宋长宏;王焕菊;赵楠;李宁;牛传峰;阮云国;王宇哲;杨兵;郝会乾;马万垒;梁冀生;李涛;刘瑞;刘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Q21/24 | 分类号: | H01Q21/24;H01Q3/26;H01Q3/3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极化 调整 天线 系统 及其 校准 方法 | ||
1.一种自动极化调整天线系统,所述天线为接收天线,包括水平极化天线(1)和垂直极化天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极化调整模块(3)和极化控制电路(4);所述自动极化调整模块(3)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用射频电缆与水平极化天线(1)和垂直极化天线(2)连接,自动极化调整模块(3)的输出端口用射频电缆与外接的接收设备连接,用于自动调整水平极化信号和垂直极化信号之间的幅度相位关系、实现自动极化的调整;极化控制电路(4)与自动极化调整模块(3)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极化调整模块(3)的幅度和相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极化调整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极化调整模块(3)由第一、第二放大器及其匹配电路(5-1、5-2)、第一、第二数控移相器(6-1、6-2)、第一、第二数控衰减器(7-1、7-2)、合路器(8-1)组成;第一、第二放大器及其匹配电路(5-1、5-2)的输入端口分别接水平极化天线(1)和垂直极化天线(2)的输出端口,第一、第二放大器及其匹配电路(5-1、5-2)的输出端口分别串接第一、第二数控移相器(6-1、6-2)的输入端口,用于是放大信号;第一、第二数控移相器(6-1、6-2)的输出端口分别串接第一、第二数控衰减器(7-1、7-2)的输入端口,用于是对信号进行移相;第一、第二数控衰减器(7-1、7-2)的输出端口串接合路器(8-1)的输入端口,用于对信号进行衰减;合路器的输出端口用射频电缆与外接的接收设备连接。
3.一种自动极化调整天线系统,所述天线为发射天线,包括水平极化天线(1)和垂直极化天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自动极化调整模块(3)和极化控制电路(4);所述自动极化调整模块(3)的两个输出端口分别用射频电缆与水平极化天线(1)和垂直极化天线(2)连接,自动极化调整模块(3)的输入端口用射频电缆与外接的发射设备连接,用于自动调整水平极化信号和垂直极化信号之间的幅度相位关系、实现自动极化的调整;极化控制电路(4)与自动极化调整模块(3)连接,用于根据控制指令控制极化调整模块(3)的幅度和相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极化调整天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自动极化调整模块(3)由第一、第二放大器及其匹配电路(5-1、5-2)、第一、第二数控移相器(6-1、6-2)、第一、第二数控衰减器(7-1、7-2)、分路器(8-2)组成;第一、第二放大器及其匹配电路(5-1、5-2)的输出端口分别接水平极化天线(1)和垂直极化天线(2)的输入端口,第一、第二放大器及其匹配电路(5-1、5-2)的输入端口分别串接第一、第二数控移相器(6-1、6-2)的输出端口,用于是放大信号;第一、第二数控移相器(6-1、6-2)的输入端口分别串接第一、第二数控衰减器(7-1、7-2)的输出端口,用于是对信号进行移相;第一、第二数控衰减器(7-1、7-2)的输入端口串接分路器(8-2)的输出端口,用于对信号进行衰减;分路器(8-2)的输入端口用射频电缆与外接的发射设备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413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