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AFES自动充填边坡植被生态恢复施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2856.7 | 申请日: | 201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99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9-28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栋;袁彬鸿;袁里;刘玉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金栋;袁彬鸿;袁里;刘玉红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76;A01G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fes 自动 充填 植被 生态 恢复 施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恢复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AFES自动充填边坡植被生态恢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各国对生态恢复工作都相当重视,各种新的方法不断被推出。在中国,随着国家环保部的成立,各级政府对环境治理和环境生态恢复的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对以前不够重视的水资源、水环境及水生态领域,都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和配套措施。国内现在通用的水环境植被生态恢复方法一般有堆砌植生袋、堆垒生态袋后喷播植物种子层、直接播种或种植亲水植物等方法。国外还有多孔混凝土、生态挡墙、绿化墙等方法。但是,这些植被生态恢复技术方法有诸多缺陷:或者操作过于复杂、受影响因素过多,不利于大规模实施和标准化施工;或者建造价格过高,不适宜在国内大规模推行;或不能满足在河流坡面有较强水流情况等复杂施工条件下应用;或会使用大量水泥混凝土增加碳排放,不再适合大规模使用等。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边坡植被生态恢复施工方法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AFES(Auto Fill Ecology System,自动充填生态系统)自动充填边坡植被生态恢复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施工区域进行清理,收集资料;
步骤二,铺设高强度柔性编织物承载体;
步骤三,将生物基质浇注于高强度柔性编织物承载体中,之后固定载体。
优选地,步骤二中,所述高强度柔性编织物承载体的材质为化学纤维、植物纤维、玻璃纤维或三种纤维的混合。
优选地,步骤三中,所述生物基质包含如下组分:壤土、沙砾、草炭土、有机肥、BSC活性菌剂、种子、种苗或种球、以及聚丙烯酰胺。
优选地,所述活性菌剂中有效活菌数>0.5亿/g。
优选地,步骤三中,所述固定为采用锚固沟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锚固沟回填的方式为采用机械回填土壤或者浇注水泥砂浆或浇注混凝土进行回填。
优选地,所述固定还包括采用铆固孔与铆杆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
优选地,步骤三中,所述固定的方式为采用钢板、钢圈、膨胀螺栓、钢索、钢索紧固器进行箍或锚固。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采用的高强度柔性编织物承载体具有较强的抗拉能力,能够支持坡长超过20m以上的边坡施工,无需削坡分级,大大降低植被生态恢复前期工程量,同时柔性编织物可以适应任意地形和坡型,最大限度满足无缝全覆盖的生态恢复要求;
(2)本发明方法的施工过程基本为机械化操作,极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可以全天候施工,不受一般天气变化影响,工序简单,安全性高;
(3)本发明的生物基质内为植物生态恢复建植初期提供足够营养物质,利于植被的生长;
(4)本发明采用的锚固沟和铆杆锚固具有超强锚固和抗拉伸能力,在最大限度上保证施工坡面稳定、保证施工面整体抗冲刷能力,并且提高施工效率;
(6)利用本发明的方法构建的植被可长时间覆盖在施工区域上,可抑制流水及边坡植被径流对土壤的冲刷侵蚀,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适用于边坡边坡植被及亲水环境生态恢复施工。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施工区域位于某市河城区段,原工程断面采用水泥砂浆混凝土直接浇筑,不利于环保和生态恢复,直接增加城市热岛现象,且成本很高,不符合低碳环保原则。现采用AFES生态恢复系统进行河岸护坡和植被生态修复,在建成初期通过柔性承载体的高强抗冲刷能力对堤防起保护作用,在建成后期植被生长,通过植被根系稳固和枝叶减缓流水、雨水、径流冲刷的作用,既满足堤防安全功能要求又满足城市水生态的恢复和美化需求。本实施例的施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对施工坡面进行清坡、除险、垫土、平整等准备工作,同时收集相关的施工资料,包括坡长、坡度等基本参数,该段工程断面坡长为12~25m,坡度在1∶2.50~1∶1.25之间,工程断面左岸长2560延米,右岸长2720延米;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取得的施工资料,确定锚固位置,安装铆固孔;
步骤三,利用小型挖掘机在施工坡面的顶部开挖锚固沟,然后人工铺设材质为化学纤维的高强度柔性编织物承载体,然后采用机械回填土壤到锚固沟;
步骤四,取壤土、草炭土、有机肥、BSC活性菌剂(有效活菌数>0.5亿/g)、种子以及聚丙烯酰胺等,采用小型装载机和搅拌浇注机进行混拌浇注一体浇注到高强度柔性编织物承载体中;
步骤五,在铆固孔中插入铆杆进行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金栋;袁彬鸿;袁里;刘玉红,未经吴金栋;袁彬鸿;袁里;刘玉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285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元式建筑卫生间节水系统
- 下一篇:触控装置及其触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