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体式大血管分支支架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2047.6 | 申请日: | 2010-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936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校;徐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卫校;徐克 |
主分类号: | A61F2/90 | 分类号: | A61F2/90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209 | 代理人: | 李枢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体式 血管 分支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血管支架,特别是涉及一种连体式大血管分支支架。
背景技术
对于累及主动脉弓的真、假性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传统的治疗放法是外科手术。外科手术包括:升主动脉弓置换术、半主动脉弓置换术、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传统象鼻技术及各种改良象鼻技术等。但是这些外科手术方式均需要低温循环暂停及心肺分流术的辅助。尽管这些辅助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与外科手术相关的死亡率及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生率仍分别高达7%-17%和4%-12%。自从20世纪90年代腔内修复术的第一次临床应用开始,这种微创治疗技术就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在主动脉弓病变的治疗方面,最初这种微创的治疗方法主要与外科手术联合的治疗模式在临床得以广泛的推广应用。具体的联合方式:首先有外科手术的方法将弓上分支血管转位,搭桥或者进行完全重建,然后用覆膜支架封堵破口的同时将弓上分支血管的开口也一并封堵。现有的证据也已经证明这种法案的可行性及优越性。这种联合治疗模式使死亡率及中风发生率分别降至0-20%和0-8%。另外,应用开窗支架、分支支架等单纯的腔内修复术治疗此类病变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此类治疗方法对患者的创伤更小。虽然由于患者个体情况的特殊性,目前这种治疗方法所需的支架必须特殊定做,但是主动脉夹层的患者一般在慢性期才适合进行腔内修复术,而真、假性动脉瘤也可以择期手术,这也就为支架的定做留下了时间,所以“支架的定做”不会限制腔内修复术治疗此类疾病。但是目前的开窗支架、连体式分支支架及模块式分支支架的操作过程均比较复杂,并且分支支架目前基本上都处于试验阶段,真正应用于临床的还很少。但是它们各具特点,目前还没有属优属劣的评价。
发明内容
连体式大血管分支支架,包括主体骨架和第一分支支架,主体骨架由三段骨架构成,第一段骨架是裸支架,由金属丝按正弦波围成喇叭状;第二段是由金属丝按正弦波围成的直筒网;第三段是由金属丝按正弦波围成的弧形筒网,第二段骨架和第三段骨架上均覆盖有由人造血管制成的覆膜。所述第二段骨架上开设有一窗口,所述的第一分支支架是由金属丝按正弦波围成的直筒网,第一分支支架设置在第二段骨架开设的窗口处,所述的第一段骨架、第二段骨架、第三短骨架,以及第一分支支架之间均由高强度丝线连接为一整体,所述的第一分支支架上覆盖有由人造血管制成的覆膜,且第一分支支架上的覆膜与主体骨架上的覆膜缝合成一个整体。
第一分支支架的覆膜
第一分支支架的一边通过高强度丝线与主体骨架连接在一起,此边为非活动边,另一边在第一分支支架压缩及膨开过程中,第一分支支架与主体骨架间需要的覆膜长度发生改变,称为活动边,由于活动边这一特殊之处,覆膜的顺序应先进行分支上的覆膜,第一分支支架覆膜完成后,将其压缩,然后对主体骨架进行覆盖膜,并在第一分支支架处于压缩状态下,将两部分缝合。另外,覆膜时一定让主体骨架与第一分支支架结合处富余的人造血管覆膜尽量少。
为了使支架开后第一分支支架活动边与主体骨架结合处覆膜的富余尽量少,采取如下措施:
1、分支箍不是正规的圆筒形,而是由长、短边之分,2、第一分支支架部分覆膜时,分支箍开口以外的覆膜与第一分支支架的骨架不缝合在一起;3、第一分支支架活动边附近的主体骨架的覆膜与主体骨架也不直接缝合在一起。
主体骨架与第一分支支架的长度
第二段骨架的长度需大于左锁骨下动脉或左颈总动脉的直径,而略小于主动脉弓2区或者1区的长度;第一分支支架的长度根据左椎动脉的开口位置而定;第二段和第三段为适应主动脉弓的弧度,均被设计成弧形筒状网。
主体骨架与第一分支支架的压缩
主体骨架的压缩与常规支架的压缩相同,而第一分支支架通过一特殊的分支箍实现支架的压缩,所述的分支箍后端有一金属钩,目的是为了释放支架的方便鹅颈抓捕器抓取和牵引分支部分;分支箍腔内有一根安全线,目的是防止分支箍在释放支架的过程中意外脱落。
第一分支支架的推送器
在分支部分完成定位之前,前端的锚定裸支架必须保持收缩的状态,这样才能保证在定位分支部分时从容操作,并实现分支部分的准确定位。为了满足第一分支支架的这一要求,我们需要使用前端带有“约束仓”的推送器,推送器内要有供“安全线”通过的凹槽或孔道,安全线经此通道露出推送器的尾端。
第一步:将推送器沿导丝送至预定部位,后拉推送器的“壳”,刚好使分支部分弹出。然后从分支血管引入鹅颈抓捕器,并用它捕捉到“分支箍”末端的“金属钩”,同时保持“安全线”的绷紧状态,以防“分支箍”的脱落,而造成手术的失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卫校;徐克,未经李卫校;徐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204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凹式内置壁挂式燃油箱
- 下一篇:油井故障远程自动监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