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砖机的脱模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11533.6 | 申请日: | 2010-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0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凤林;陈德军;朱品;陈红;赵向宇;庞团结;何为莹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中冶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3/00 | 分类号: | B28B3/00;B28B13/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71003 河南省洛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砖机 脱模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压砖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压砖机的脱模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压砖机的脱模机构一般包括上横梁,模架横梁,底座,导向立柱、模具和脱模油缸,导向立柱与底座和上横梁固定连接,形成封闭的框架,模架横梁位于底座和上横梁之间,在导向立柱上滑动,模具包括上冲头、下冲头和模框,下冲头与底座固定连接,模框与模架横梁固定连接,脱模油缸的缸体端与上横梁铰链连接或固定连接,活塞杆端与模架横梁固定连接,这样,当压砖机把砖坯压制成型后,脱模油缸动作带动模架横梁向下运动,从而把砖坯从模具中脱开,这个过程叫砖坯脱模,在脱模过程中因模架横梁与导向立柱之间的导向间隙的存在,造成脱模油缸的伸缩的运动轨迹与模架横梁的导向轨迹不重合,脱模油缸与模架横梁是固定连接,造成脱模油缸的活塞杆不仅受垂直方向的力,而且还受水平方向的力,从而使脱模油缸发生偏磨造成密封损坏,油缸易漏油,故障率高,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故障率高和工作效率低的缺点,提供机械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一种压砖机的脱模机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
压砖机的脱模机构包括上横梁、模架横梁、导向立柱和底座,导向立柱的两端与上横梁和底座固定连接,形成一封闭的框架,模架横梁位于上横梁和底座之间,并且在导向立柱上滑动,其结构要点还包括脱模油缸和铰支座,脱模油缸的两端通过铰支座固定在上横梁和模架横梁上。
所述的铰支座包括耳座、销轴、挡圈、轴套和轴承,销轴通过挡圈固定在耳座上,轴承安装在耳座中间的销轴上,轴套安装在销轴上并位于轴承的两侧耳座的中间,对轴承进行轴向定位。
所述的轴承是一种关节轴承。
所述的脱模油缸是两端带耳环的油缸,两端耳环分别安装在铰支座的轴承上,铰支座固定到上横梁和模架横梁上。
这样,脱模油缸在伸缩动作中,当模架横梁的运动轨迹与脱模油缸活塞杆的运动轨迹不重合时,通过脱模油缸两端的铰支座上的关节轴承进行调节,使脱模油缸始终成二力杆受力结构,克服了脱模油缸缸体与活塞杆之间的偏斜磨损。
综上所述,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压砖机的脱模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提高了脱模油缸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了设备的故障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总图。
图2是图1中的A向视图。
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1.底座,2.模架横梁,3.导向立柱,4.上横梁,5.脱模油缸,51.耳环,6.铰支座,61.耳座,62.销轴,63.挡圈,64.轴套,65.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和图2,压砖机的脱模机构包括底座1、模架横梁2、导向立柱3和上横梁4,导向立柱3的两端与上横梁4和底座1固定连接,形成一封闭的框架,模架横梁2位于上横梁4和底座2之间,并且在导向立柱3上滑动,其结构要点还包括两个脱模油缸5和四个铰支座6,两个脱模油缸5对称分布在封闭框架的两侧,脱模油缸5的两端通过四个铰支座6固定在上横梁4和模架横梁2上。
参照图3,所述的铰支座6包括耳座61、销轴62、挡圈63、轴套64和轴承65,销轴62通过挡圈63固定在耳座61的安装孔上,轴承65安装在耳座61中间的销轴62上,轴套64安装在销轴62上并位于轴承65的两侧,同时在耳座61的中间位置,对轴承65进行轴向定位。
所述的轴承65是一种关节轴承。
所述的脱模油缸5是两端带耳环51的油缸,两端耳环51分别安装在铰支座6的轴承65上,脱模油缸5通过铰支座6固定到上横梁4和模架横梁2上。
这样,脱模油缸5在伸缩动作中,当模架横梁2的运动轨迹与脱模油缸5的活塞杆的运动轨迹不重合时,通过脱模油缸5两端的铰支座6上的关节轴承65进行调节,使脱模油缸5始终成二力杆受力结构,克服了脱模油缸5的缸体与活塞杆之间的偏斜磨损。
本发明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中冶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洛阳中冶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15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