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配网线路故障查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11372.0 | 申请日: | 2010-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76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秦辉;赵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电力公司泗洪县供电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8 | 分类号: | G01R3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地址: | 223900 江苏省宿***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线 故障 查找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网线路故障查找方法。
背景技术
现10kV、20kV线路故障时,调度把变电所出线开关拉开,配网工区人员进行线路故障的查找,因线路上挂有较多变压器设备,查找某一点故障十分困难,有时故障现象并不明显,很难找出来。同时配网线路上一般都有一定数量部分的电缆,电缆是埋在地下,如电缆发生故障则更难查找。因线路上只有一点故障,只要把故障点隔离后,其他用户都可正常供电,但因故障点很难找到,往往影响其他用户的正常供电,也需停电。
目前,一般采用的实施方式为:拉开最末端的分段或分支开关,然后试送变电所出线开关,如故障不在末端的分段开关或分支开关下面的线路或设备上,则试送出线开关时,故障将存在,如是短路故障则大的短路电流将存在,保护将把出线开关跳掉,主变又将受到大的短路电流冲击。对主变安全运行极为不利。如是接地故障,虽然对主变没有较大的冲击,但是接地故障可能引起母线电压互感器的谐振,导致母线电压互感器的损坏;另外,因短时间内无法查找到故障点,又要及时对用户恢复送电,快的做法拉开分段开关后试送,其实并没有找到故障点,这样试送对电网安全运行影响太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配网线路故障查找方法,其首先测量出整体配网故障线路的故障总绝缘电阻值R,接着拉开配网故障线路中的任一分段开关,然后采用绝缘摇表在该分段开关两侧先后施加500~5000V的外加电源,则绝缘摇表将对应地显示出分段开关两侧的绝缘电阻值R1和R2,根据R、R1和R2三者阻值大小的判断,以查找出故障点,因此,本发明无需利用系统的电源,有效地保证了主变的安全运行,同时,该方法还简便易行,能够快速地查找到故障点,恢复配网线路的正常运行。
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配网线路故障查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出整体配网故障线路的故障总绝缘电阻值R;(2)拉开所述配网故障线路的任一分段开关,先在该分段开关的A侧采用绝缘摇表施加500~5000V的外电压,并将绝缘摇表显示的绝缘电阻值记为R1,而后在前述分段开关的B侧再次采用绝缘摇表施加500~5000V的外电压,并将绝缘摇表显示的绝缘电阻值记为R2;(3)将步骤(1)和步骤(2)所测量的R、R1以及R2三者进行比较,若R1大于R2,且R1≈R,则所述配网故障线路的故障点位于A侧线路,反之,故障点则位于B侧线路;(4)若故障点位于A侧线路,则依次按照步骤(2)以及步骤(3)的操作过程查找A侧线路上的分段开关,直到找到故障点为止;若故障点位于B侧线路,则同样依次按照步骤(2)以及步骤(3)的操作过程查找B侧线路上的分段开关,直到找到故障点为止。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选择的分段开关为紧挨着出线开关连接在主线路上的第一分段开关。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不利用系统的电源进行试查找故障点,而是外加电源,虽然绝缘摇表,电压较系统电压低,但足以正确查找到故障点。本专利的特点就是利用现有仪器的功能,扩展应用范围,在查找故障点这一领域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10kV、20kV配网线路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其中,出线开关K1第一分段开关K2第一分支开关K3第二分段开关K4第二分支开关K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其为10kV、20kV配网线路的部分线路,包括:变电所10kV、20kV母线接出后,主线路上依次与出线开关、第一分段开关、第二分段开关连接,在第一分段开关和第二分段开关之间引出第一分支线路,该第一分支线路上安装有第一分支开关,而在第二分段线路后则引出第二分支线路,并在第二分支线路上安装第二分支开关,依次类推,完成整个配网线路的架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电力公司泗洪县供电公司,未经江苏省电力公司泗洪县供电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13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