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拉伸及反向拉伸的复合模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0659.1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03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董继刚;唐旭东;梁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22/2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姚温明 |
地址: | 642177***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拉伸 反向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拉伸及反向拉伸的复合模。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这一类零件为冲压拉伸件15,拉伸外形尺寸精度在9级、同轴度要求精度也在9级,高度尺寸h1、h2在圆周范围内一致性要求较高,且零件表面不得有拉伤划痕等不良痕迹;按传统拉伸工艺需采用三套模具分:⑴一次拉伸⑵一次拉伸整形⑶反拉伸成形三步工序完成,首先是将这类零件先拉伸成U形件,然后再进行反向拉伸,最后靠整形来确定最终尺寸,工序较多,不仅效率较低,且产品在反向拉伸过程中同轴度要求较高时难以保证,且在坯料外径尺寸大、料厚薄的情况下直接反向拉伸时h1和h2不易保证,圆周上高度不一致,产品质量较差,废品率偏高,综合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拉伸及反向拉伸的复合模,它不仅能提高加工效率,且产品质量好,废品率较低,降低了综合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用于拉伸及反向拉伸的复合模,包括上模板、设于上模板的模柄、打料杆和垫板、下模板,其特征在于在垫板上还固设有筒状的凹模和成形块,成形块位于凹模中,在下模板上还固设有与凹模配合的凸模,在下模板上还滑动地设有三根或三根以上的导柱,导柱上端均与一中空的卸料板连接,卸料板位于凸模的外侧,导柱下端均与一推板连接。
使用时,可将模具与油压机相连,将坯料放在卸料板上开动油压机,在凸模的作用下将坯料压入凹模,在坯料全部拉入凹模后油压机继续下压,使成形块将零件冲压成型,实现反向拉伸,当油压机回程时对推板施加外力(通过油缸等),卸料板将零件顶出;由于将拉伸和反拉伸组合在一道工序内完成,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且同轴度得到保证,产品质量好,废品率较低,降低了综合成本;再进行一次反向拉伸整形即可获得最终的产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冲床上使用时,在下模板上还固设有支撑杆,支撑杆滑动的穿过推板,并在推板下方的支撑杆上设有定位螺母和限位板,在推板和限位板之间的支撑杆上还套装有复位橡胶套;当冲床回程时,依靠复位橡胶套的作用,推板、卸料板复位将零件顶出,便于卸料;
综上所述,本发明不仅能提高加工效率,且产品质量好,废品率较低,降低了综合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目标产品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2所示,该用于拉伸及反向拉伸的复合模,包括上模板1、设于上模板1的模柄、打料杆2和垫板3、下模板4,在垫板3上还通过螺钉固设有筒状的凹模5和成形块6,成形块6位于凹模5中,在下模板4上还通过螺钉固设有与凹模5配合的凸模7,在下模板4上还滑动地设有三根导柱8,导柱8上端均与一中空的卸料板9连接,卸料板9位于凸模7的外侧,导柱8下端均与一推板10连接;
使用时,可将模具与油压机相连,将坯料放在卸料板9上开动油压机,在凸模7的作用下将坯料压入凹模5,在坯料全部拉入凹模5后油压机继续下压,使成形块6将零件冲压成型,实现反向拉伸,当油压机回程时对推板10施加外力(通过油缸等),卸料板9将零件顶出;由于将拉伸和反拉伸组合在一道工序内完成,不仅提高了加工效率,且同轴度得到保证,产品质量好,废品率较低,降低了综合成本;再进行一次反向拉伸整形即可获得最终的产品。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该实施例的复合模在冲床上使用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在下模板4上还固设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滑动的穿过推板10,并在推板10下方的支撑杆11上设有定位螺母12和限位板13,在推板10和限位板13之间的支撑杆11上还套装有复位橡胶套14;当冲床回程时,依靠复位橡胶套14的作用,推板10、卸料板9复位将零件顶出,便于卸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隆昌山川精密焊管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06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