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转窑窑衬用的复合隔热砖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10542.3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75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樊争峰;孙金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争峰;孙金海 |
主分类号: | F27B7/28 | 分类号: | F27B7/28;F27D1/06;C04B35/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韩蕾 |
地址: | 452385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窑窑衬用 复合 隔热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回转窑窑衬用的复合隔热砖,其具有四个相邻的结合面、一个工作面以及与其相对的非工作面,四个相邻的结合面为二二相对的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在砌筑窑衬时分别与窑体的轴向和径向方向相一致,其中,该复合隔热砖是由体积密度大于1.7g/cm3的重质耐火材料制成的重质材料砖体与体积密度1.7g/cm3以下的轻质隔热耐火材料制成的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砖体组合而成,所述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砖体位于该复合隔热砖靠近非工作面一端的区域并贯穿该复合隔热砖的第一或第二结合面之间的砖体,且在该结合面上,所述轻质隔耐火热材料砖体的面积占50-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隔热砖,其中,所述重质耐火材料的体积密度为1.7-3.2g/cm3,所述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的体积密度为0.13-1.7g/cm3。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隔热砖,其中,所述重质耐火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或等于0.6w/m·k,所述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的导热系数小于0.6w/m·k。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隔热砖,其中,所述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砖体设置于该复合隔热砖自非工作面起80-5mm区域内。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复合隔热砖,其中,所述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砖体与重质耐火材料砖体镶嵌组合为一体,且该复合隔热砖的至少部分非工作面由重质耐火材料砖体构成;
所述镶嵌组合方式包括: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砖体镶嵌于重质耐火材料砖体设置的一个以上的透孔中;和/或所述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砖体镶嵌于重质复合材料砖体在非工作面上开设的一个以上的凹槽中,该复合隔热砖的非工作面由二种砖体间隔设置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隔热砖,其中,所述重质耐火材料包括镁质系列、高铝质系列、粘土质系列、碳化硅系列和半硅质系列重质耐火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隔热砖,其中,所述轻质隔热耐火材料包括硅质系列、粘土质系列、高铝质系列、硅藻土质系列、蛭石质系列、珍珠岩系和氧化铝空心球系列轻质隔热耐火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8.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回转窑窑衬用的复合隔热砖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体积密度选择重质耐火材料和轻质隔热耐火材料,制备得到重质耐火材料砖体和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砖体;
将重质耐火材料砖体与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砖体通过镶嵌的方式结合为一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体积密度选择重质耐火材料和轻质隔热耐火材料,制备得到重质耐火材料砖体和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砖体,并在该重质耐火材料砖体中按照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砖体的形状预留一个以上的透孔和/或在非工作面上开设一个以上的凹槽;
将所述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砖体镶嵌于所述重质耐火材料砖体中的透孔和/或凹槽中。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该制备方法还包括在镶嵌之前,在所述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砖体与重质耐火材料砖体的接触面涂抹结合剂的步骤。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该制备方法还包括对镶嵌结合为一体的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砖体与重质耐火材料砖体进行烘烤或低温烧结的步骤。
12.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回转窑窑衬用的复合隔热砖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根据体积密度选择重质耐火材料和轻质隔热耐火材料,将重质耐火材料制成重质耐火材料砖体,并在该重质耐火材料砖体中按照轻质隔热耐火材料砖体的形状预留一个以上的透孔和/或在非工作面上开设一个以上的凹槽;
将轻质隔热耐火材料浇注到重质耐火材料砖体中的透孔和/或凹槽中,并进行震动成型以及脱模养护处理,得到复合隔热砖。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脱模养护处理为对完成浇注之后的复合隔热砖进行脱膜加水养护或脱膜加热养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争峰;孙金海,未经樊争峰;孙金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0542.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