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催化剂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中的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10076.9 | 申请日: | 2010-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93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华民;唐永福;钟和香;马原蔚;徐婷;金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M4/90 | 分类号: | H01M4/90;B01J23/44;B01J23/46;B01J23/52;B01J23/89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剂 质子 交换 燃料电池 阳极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具体地说是一种具有高活性和优异抗CO性能的PdPt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直接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发电装置。由于其不受卡诺循环限制,燃料电池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的特点,同时燃料电池还具有无噪声、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等环境友好的特点,因此燃料电池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特别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除了具有燃料电池普遍的优点外,它由于工作温度低、可快速启动、比功率密度大、重量和体积小的优点,成为便携式电源和动力电源的理想候选,近年来成为燃料电池的研究热点。
氢气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最理想的燃料,Pt/C催化剂是目前活性最好的氢氧化催化剂。然而氢气中微量甚至痕量的CO气就会对Pt/C催化剂产生毒化作用,使其氢氧化活性大大降低,而工业上的氢气主要来源于天然气、甲醇和其他液体燃料的重整,其不可避免的存在微量CO,因此,CO对催化剂的毒化作用是阻碍PEMFC商业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
CO使Pt中毒主要源于CO在Pt上的吸附自由能小于H2在Pt上的吸附自由能,在有CO存在的氢气中,CO优先吸附在Pt的催化活性位上,阻止了H2在Pt活性位上的吸附从而大大降低了Pt的氢氧化活性。
近年来,人们报道了一些抗CO的Pt基合金催化剂,如:PtRu/C、PtAu/C、PtSn/C、PtNi/C、PtCo/C、PtW/C、PtMo/C等二元合金催化剂和PtRuNi/C、PtRuIr/C、PtRuW/C、PtRuMo/C、PtAuFe/C等三元合金催化剂。PtRu/C及其三元合金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抗CO毒化的阳极催化剂,已经进行了商业化生产。
M.Gotz等人(文献1:Binary and ternary anode catalyst formulationsincluding the elements W,Sn and Mo for PEMFCs operated on methanol orreformate gas,Electrochimica Acta 43(1998)3637)考察了Pt与Ru、W、Sn、Mo等元素形成的二元或三元合金催化剂的抗CO性能,二元催化剂中PtRu/C具有最好的抗CO性能,PtRuW/C的抗CO性能优于PtRu/C。
Yongmin Liang等人(文献2: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carbon-supported PtRuIr catalyst with excellent CO-tolerant performance forproton-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Journal of Catalysts 238(2006)468)采用微波辅助乙二醇法制备了PtRuIr/C,表现出了优于商业化PtRu/C催化剂。
尽管如此,PtRu基电催化剂的性能离燃料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还存在着距离,还有一些研究者制备了含有Fe、Ni的抗CO催化剂,其抗CO性能非常好。
张华民等人(文献3:“一种高活性PtNi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CN1832233A)报道了PtNi基抗CO阳极催化剂,其中PtRuNi/C催化剂的抗CO性能优于商业化PtRu/C催化剂。
Li Ma等人(文献4:A novel carbon supported PtAuFe as CO-tolerant anodecatalystfor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s,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8(2007)921)报道了PtAuFe/C抗CO阳极催化剂,当金属质量比为Pt∶Au∶Fe=20∶0.5∶2.5时,催化剂表现出优异的抗CO性能。
但是由于加入了Fe、Ni等活泼元素,在燃料电池环境下,这些活性组分非常容易流失,造成抗CO性能的下降,甚至流失的离子可能造成整个电池的失效。因此,在Fe、Ni基催化剂中,其稳定性无法满足商业化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1007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