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还原气氛烧结用气体的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9969.1 | 申请日: | 2010-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902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余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彩虹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2 | 分类号: | B01D53/82;B01D53/26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202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还原 气氛 烧结 气体 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还原气氛烧结用气体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气氛烧结是材料在通入一定气体的炉膛内进行烧结的方法,例如在氮气、氢气、氩气或其他气体状态下进行烧结,而还原气氛烧结是指材料在通入还原性气体状态下烧结,如氢气,气体不仅参与了反应而且起还原作用,因此要求气体具有较高的纯度,尤其需要减少气体中所含的氧气、水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从而提高还原气氛烧结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还原气氛烧结用气体的净化装置,以一种简单装置实现还原性气体的净化,改善材料烧结工艺,适宜工业化生产和实验室应用。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还原气氛烧结用气体的净化装置,包括桶体、设置在桶体底部的进气口和设置在桶体顶部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桶体之间设置有第一丝网;所述出气口与桶体之间设置有第五丝网;所述桶体内部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二丝网、第三丝网和第四丝网;所述第二丝网和第三丝网之间充填有还原铁粉;所述第三丝网和第四丝网之间充填有干燥剂。
所述第一丝网、第二丝网、第三丝网、第四丝网和第五丝网是涤纶丝网或者尼龙丝网。
所述的干燥剂为硅胶、氧化铝凝胶、分子筛、或者活性炭。
所述桶体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者聚丙烯。其中,所述桶体两端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桶体内部设有丝网、脱氧层和干燥层,其中,干燥层主要吸附水;脱氧层主要吸附氧,桶体底部与顶部为中空的,便于气体的排放;桶体内部干燥剂与还原铁粉之间分别用丝网隔开,且干燥层位于脱氧层的上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净化装置,利用成熟的材料和技术实现还原气氛烧结用气体的净化,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易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利用本发明制造的还原气氛烧结用气体的净化装置剖面示意图其中:1为进气口;2为第一丝网;3为桶体;4为还原铁粉;5为干燥剂;6为出气口;7为第二丝网;8为第三丝网;9为第四丝网;10为第五丝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还原气氛烧结用气体的净化装置,包括桶体、设置在桶体底部的进气口和设置在桶体顶部的出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桶体之间设置有第一丝网;所述出气口与桶体之间设置有第五丝网;所述桶体内部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第二丝网、第三丝网和第四丝网;所述第二丝网和第三丝网之间充填有还原铁粉;所述第三丝网和第四丝网之间充填有干燥剂。
所述第一丝网、第二丝网、第三丝网、第四丝网和第五丝网是涤纶丝网或者尼龙丝网。
所述的干燥剂为硅胶、氧化铝凝胶、分子筛、或者活性炭。
所述桶体材质为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者聚丙烯。其中,所述桶体两端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桶体内部设有丝网、脱氧层和干燥层,其中,干燥层主要吸附水;脱氧层主要吸附氧,桶体底部与顶部为中空的,便于气体的排放;桶体内部干燥剂与还原铁粉之间分别用丝网隔开,且干燥层位于脱氧层的上面。
利用1000目的涤纶丝网或者尼龙丝网2、粒径150微米至200微米的还原铁粉4和粒径1毫米至3毫米的硅胶5实现的还原气氛烧结用气体的净化装置中的各个结构层,还原铁粉4和硅胶5分别平铺在两层丝网2之间;气体通过聚四氟乙烯桶体3的进气口1进入装置,先后经过丝网2、还原铁粉4、硅胶5,最后由出气口6排出。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彩虹集团公司,未经彩虹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99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回收贵重金属的介电电泳分离系统
- 下一篇:超细颗粒物聚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