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笔记本电池包的智能保护电路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9576.0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79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朝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达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6 | 分类号: | G06F1/2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李宁 |
地址: | 361006 福建省厦门市出口***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笔记本电池 智能 保护 电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产品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可提高笔记本电池包的使用安全性的智能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以其体积小巧、方便携带而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众所周知,笔记本电池包对于消费者的使用和安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于笔记本的设计厂商和电池设计厂商来讲,就需要有非常周全的考虑。在电池厂商的设计方面,主要取决于电池包保护板功能设计,主要有过充、过放、过流及短路保护等;其中,过充保护是指单节某电芯超过一定电压值,将会关闭电路,停止充电;过放保护指单节某电芯电压值低于一定电压,将会停止放电;过流保护则是指当放电电流或充电电流超过一定值,也将会停止放电。目前来讲,电池包保护的工作主要还是在电池产商的设计端,而主板端主要是一些配合的工作,包括充电电流的设置,放电电流的限制等。
参考图1所示,是现有笔记本电脑中有关电池包、主板端的架构示意图,其中AC/DC电源10用于将外接市电转换为直流电输出,充电IC 20用于充电管理,控制充电的电压计电流大小;电池包30是指笔记本锁使用的电池,可以由多个电芯共同组成;控制器40是笔记本主板中的一颗嵌入式控制器,其控制着笔记本电脑的上下电、电池管理等一系列重要工作。
现有的笔记本电脑大都只是在设计端设置电池包的保护,然而任何电路器件都存在可能失效的问题,若架设主板端的充电IC 20或其外围电路失效,那么AC/DC电源10的电压有可能直接加在电池包30上,那么此时的安全性只能取决于电池包的保护板是如何工作的,电池设计厂商和笔记本厂商也许会考虑成本的因素,旋转各种各样的电池管理方案和电池保护板设计;甚而言之,在电池厂商本身设计存在缺陷或器件失效时,那么此时若主板端发生问题的话,对于电池包30的安全性就会有很大的威胁。
通过以上分析与假设,可知在笔记本电脑的主板端进行主动保护是很有必要的,本案即是基于这种思想,设计研发出可提高电池包安全性的智能保护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本电池包的智能保护电路及方法,可提高笔记本电脑中电池包工作的安全性。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笔记本电池包的智能保护电路,包括主板的控制器和电池包,其中控制器内设有AD功能模块,而电池包内设有电量管理芯片,该电量管理芯片具有SMBUS接口;控制器与电池包连接,获取电池包的电参数,并与预存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并在超过设定值时控制笔记本电脑重启,并显示故障信息。
上述电参数包含电池包的充电电压、放电电流、充电电流、电芯温度及电池包、电芯的放电电压差,其中控制器内的AD功能模块连接电池包的正极端,获取电池包的充电电压;控制器还连接电池包中电量管理芯片的SMBUS接口,通过SMBUS通讯获取电池包当前的放电电压、充电电流、放电电流、电芯温度和电芯的放电电压。
上述电参数包含电池包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放电电流、温度和电池包、电芯的放电电压差,其中控制器内的AD功能模块连接电池包的正极端,获取电池包的充电电压;控制器还连接电池包中电量管理芯片的SMBUS接口,通过SMBUS通讯获取电池包当前的放电电压、充电电流、放电电流和电芯的放电电压;控制器的AD功能模块与电池包的侦测端连接,一上拉电阻的一端连接在二者之间,另一端连接电源,且电池包的侦测端还连接有一下拉热敏电阻,控制器根据测得的电池包电压值计算得出电池包的温度。
一种笔记本电池包的智能保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主板的控制器预存电参数设定值;
(2)主板的控制器由电池包获取电参数;
(3)主板的控制器将获取的电参数与预存的设定值进行比较,若高于相应设定值则控制笔记本关机重启,并显示电池包错误信息。
上述电参数包括电池包的充电电压、放电电流、充电电流、电芯温度及电池包、电芯的放电电压差,其中控制器内的AD功能模块由电池包的正极端获取电池包的充电电压;控制器还通过电池包中电量管理芯片的SMBUS接口获取电池包当前的放电电压、充电电流、放电电流、电芯温度和电芯的放电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达科技(厦门)有限公司,未经联达科技(厦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95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联合娱乐访问服务
- 下一篇:一种炼钢用铝钙铁脱氧剂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