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碳球的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09226.4 | 申请日: | 2010-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72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房;梁延民;冷亮;张泽民;许可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垦利三合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1/02 | 分类号: | C01B3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75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制备 方法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领域的一种制备方法,主要用于一种纳米碳球的制备。
二、背景技术:
纳米碳球是一种高新技术产品,广泛应用于催化剂的载体、吸附剂、分离材料、磁性材料、电池的电极材料等领域。目前纳米碳球制造工艺复杂、原材料浪费率高,产品收率低,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竞争力差,无法满足市场对该产品的需求,急需要有一种高性能、低成本的纳米碳球的制备工艺,以生产出该种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三、发明内容:
该发明提供一种工艺简单、原材料利用率高的纳米碳球制备工艺,制造出高收率、性能优良的纳米碳球,为催化剂的载体、吸附剂、分离材料、磁性材料、电池的电极材料等行业提供原料,以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减少国外同类产品的进口,满足市场需求。
该制备方法主要是采用乙炔为原料,氢气为载体,将乙炔、氢气按一定比例打入到储气罐内,控制储气罐内混合气温度、压力,将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内胆抽真空,将混合气通入,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内胆混合气压力,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电压、放电频率、放电时间,在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内胆生成纳米碳球,所得的碳球呈鳞片状石墨结构,纳米碳球球体直径10~18nm,比表面积大于420m2/g。
本发明的方法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得的纳米碳球具有丰富的微孔,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量,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
所述乙炔、氢气比例为20-25∶100。
所述乙炔、氢气混合气温度在35-45℃,压力0.3-0.35MPa。
所述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内胆真空度为小于0.0001Pa。
所述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内胆混合气压力为0.25-0.3MPa。
所述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电压为380-420KV。
所述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频率为1-2次/min。
所述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时间为40-45min。
本方法的主要有益效果是技术成熟、操作简便,能获得高质量的纳米碳球。
四、具体实施方式:
该制备方法具体如下:采用乙炔为原料,氢气为载体,将乙炔、氢气按20-25∶100比例打入到储气罐内,控制储气罐内混合气温度在35-45℃,压力0.3-0.35MPa,将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内胆抽真空至0.0001Pa,通入混合气,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内胆混合气压力为0.25-0.3MPa,控制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的放电电压在380-420KV范围内,放电频率为1-2次/min,放电时间为40-45min,在电弧等离子体发生器内胆生成纳米碳球,所得的碳球呈鳞片状石墨结构,纳米碳球球体直径10~18nm,比表面积大于420m2/g。将制好的纳米碳球产品收集、检测后,用纸板桶真空包装入库。
本发明一种纳米碳球的制备方法主要工艺条件,见表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垦利三合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垦利三合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92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碳纳米管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肉桂酸钾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