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有机废弃物生物原位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8055.3 | 申请日: | 2010-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99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发明(设计)人: | 乔长晟;钟堃;蒋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7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有机 废弃物 生物 原位 预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有机废弃物预处理方法,具体而言,是通过混合微生物在固体有机废弃物存放容器内或存放地对其进行处理,从而从源头控制了固体有机废弃物所带来的诸如蚊虫滋生、恶臭、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危害,同时为固体有机废弃物的后处理,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量化提供先决条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业、农业经济越来越发达,每天产生了大量的固体有机废弃物,这些固体有机废弃物如果采用填埋或焚烧处理,既浪费大量的资源,又占用大量的土地。在所产生的垃圾中,餐饮垃圾、生活垃圾及菜市场垃圾中大多数为有机物,可大致将这些有机物分为蛋白质类、淀粉类、脂肪类和纤维素类,这些物质都是天然的有机物,顺应国家节约型社会的号召,理应将这些有益物质回收利用。同时,工业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固体废弃物,如甜菊糖生产过程中,提取甜菊糖后,剩下大量的甜叶菊渣,这些甜叶菊渣会送到垃圾站,这样无形的增加了垃圾处理的工作量;中草药成分的提取也会带来大量的中草药渣的产生,这部分中草药渣将被丢弃。城市发展的需要,经济发展的需要,所以亟需能找到一种处理固体有机废弃物的方法,一方面实现垃圾的减量化,另一方面将有机废弃物能重新被利用。本发明为这些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先决条件,将这些固体废弃物通过一定的手段控制蚊虫、有害微生物的繁殖以及恶臭的产生,为下一步固体有机废弃物的处理做好充足准备,从而缓解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净化环境,改善市容,减少填埋土地的使用,实现工业和农业的清洁生产,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的目的。
发明内容
从源头控制了固体有机废弃物所带来的诸如蚊虫滋生、恶臭、病原微生物感染等危害,同时为固体有机废弃物的后处理,实现了废弃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量化提供先决条件。
本发明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将混和菌和混合酶制剂加入到存有固体有机废弃物的容器内,在自然条件下(15~50℃)的条件下静置培养。
而且,所述的固体有机废弃物包括餐饮废弃物、生活垃圾及菜市场垃圾,啤酒糟、白酒糟,甜叶菊废渣、中草药渣、屠宰场废弃物、养殖场废弃物等。
而且,所述的混菌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嗜热链球菌(Str.thermophilus),乳酸链球菌(Str.lactis)纳豆芽胞杆菌(Bacillus natto),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pumil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bulgaricus,L.b),嗜热脂肪芽胞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各菌单独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期,分别按一定比例(0.8-1.2∶1.0-1.2∶0.8-1.0∶1.0-1.4∶0.8-1.2∶0.6-0.8,v/v)混合,混合菌的加入量为1~5%(v/v)。
而且,所述的酶制剂为淀粉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各种酶之间的比例为1-1.5∶1-2∶0.5-2,v/v,混合酶制剂添加量为0.2%-1%(v/v)。
混和菌可以在15~50℃的温度范围内正常生长,无需搅拌混匀。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发明找到了一种能有效进行固体有机废弃物原位预处理的工艺,为固体有机废弃物的后续处理提供了先决保障。
本发明选用的微生物均为对人畜和环境无害的安全菌株,一方面能够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蚊虫的滋生,另一方面,在其生长过程中不会产生诸如恶臭等的二次污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四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北洋百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8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