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川芎挥发油滴丸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7921.7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38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朱全刚;刘继勇;高申;叶丽华;全山丛;宋洪杰;高丽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236 | 分类号: | A61K36/236;A61K9/20;A61K47/34;A61P7/02;A61P9/02;A61P9/10;A61P9/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丁振英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川芎 挥发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是一种治疗脑血栓、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性眩晕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川芎挥发油滴丸。
背景技术
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是一种传统中药,具有活血化淤、行气定痛之功效。《本草纲目》记载川芎“此药上行,专治头脑诸疾”。《医学启源》谓川芎“补血、治血虚头痛”。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属祖国医学“中风”范畴,中医治疗本病的方剂很多,其中不少是以川芎组方[见贾波等.中风病复方的用药规律研究.湖南中医学院学报,2004;24(S1):69-70]。
挥发油是川芎的重要有效部位,可使微血管解痉,增加毛细血管开放数目,加快血流速度,使聚集的红细胞解聚,其中红细胞解聚作用尤为显著,这与川芎活血化淤作用机理一致。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川芎挥发油制剂(如口服液、注射液)多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疗效肯定,其主要成分是藁本内酯(Ligustilide),约占挥发油总量的40%~80%。藁本内酯为苯酞类化合物的典型代表,在川芎挥发油中稳定性相对较好,但川芎挥发油在水溶液中则很不稳定,易分解,影响疗效,且现有川芎挥发油口服液或注射液制剂的贮存条件要求苛刻[见高丽红等.川芎提取液稳定性考察及对兔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药学服务与研究,2004;4(3):215-217]。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且便于保存的川芎挥发油滴丸。
滴丸是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基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制剂,具有增加药物稳定性、生物利用度高、疗效好、制备简便、质量易控等优点。本发明将川芎挥发油制成滴丸制剂,使川芎挥发油中不含水分,从而提高川芎挥发油的稳定性。
本发明川芎挥发油滴丸的制备方法如下:
1.制备川芎挥发油
制备川芎挥发油的方法选择两种,即水蒸气蒸馏法和亚临界流体萃取法。
1)水蒸气蒸馏法制备川芎挥发油
将川芎干燥根茎粉碎过筛,加水浸泡至川芎药材吸水充分溶胀,置挥发油提取器中按常规加热回流收集挥发油;将挥发油离心弃水层,再加入无水硫酸钠以吸尽水分,减压过滤除去硫酸钠,得淡黄色油状川芎挥发油,避光冷藏保存备用;采用本法制备挥发油,出油率约为0.5%,其在20℃时常压下的相对密度约为0.91g/ml,折光率约为1.53,经过GC-MS分析确认苯酞类为其主要成分,含量不低于70%,且重现性好、质量稳定可控。
2)亚临界流体萃取法制备川芎挥发油
将川芎干燥根茎粉碎过筛,置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装置中按下列条件提取挥发油:萃取温度30℃,萃取压力7~8Mpa,分离压力5Mpa,二氧化碳流速30L/小时,分离温度50℃,萃取时间1.5小时,将萃取液过滤,得川芎挥发油;将挥发油离心弃水层,再加入无水硫酸钠以吸尽水分,减压过滤除去硫酸钠,得棕黄色挥发油,避光冷藏保存;采用本法制备挥发油,出油率约为3%,其在20℃常压下的相对密度约为0.95g/ml,经过GC-MS分析确认苯酞类为其主要成分,含量不低于70%,且重现性好,质量稳定可控。
2.制备滴丸
将川芎挥发油加入已熔融的聚乙二醇基质中,混合均匀,川芎挥发油与基质的重量比为1∶2~6,所说基质为聚乙二醇(PEG)6000和聚乙二醇4000重量比为10∶0~2的混合物,可以加入不超过挥发油重量20%的吐温-80;按常规采用普通滴丸机制备滴丸,滴制温度80℃,冷凝剂温度5℃,冷凝剂选自液状石蜡、二甲硅油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固化成丸后取出,吸去黏附的冷凝剂,即得川芎挥发油滴丸。
本发明制备的川芎挥发油滴丸,由于不含水分,有利于维持川芎挥发油的稳定性;与川芎挥发油注射剂或口服液相比,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便于保存,能有效提高川芎挥发油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制备川芎挥发油滴丸
(1)制备川芎挥发油:取川芎药材(产地:四川都江堰)10kg,粉碎至约40目,加水浸泡12小时使药材充分吸水溶胀,置挥发油提取器中加水100kg后加热回流8小时,收集挥发油,将挥发油于4000转/分钟离心10分钟,弃去水层;加入过量的无水硫酸钠于挥发油中,吸收可能存在的水分,并减压过滤除去硫酸钠;得淡黄色油状川芎挥发油50g,置4℃冰箱避光冷藏保存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792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