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融合通讯录与位置的漏话业务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7835.6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001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施丽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2 | 分类号: | H04W4/12;H04W4/16;H04W88/18;H04L2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315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融合 通讯录 位置 业务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信息增强的业务平台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增强的漏话业务信息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用户需要更多的满足获取各种信息的需求,漏话业务是一个满足用户不丢失任何一个来话信息的业务,而传统的漏话业务只是简单地将来电信息通过短信和语音报给被叫用户,用户不能直接看到主叫用户的身份名称信息而很难迅速知道主叫身份,而用户的大部分来电都是基于通讯录的来电,因此,结合在线通讯录与位置的结合,在漏话业务平台提示用户的时候将提供主叫的名称和位置等信息,更好地满足漏话业务用户的需求。
手机端需要手动同步通讯录文件或者采取自动与系统的同步平台进行通讯录信息的同步,平台侧获取通讯录信息即可提供号码的转换的功能。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合通信录和网络定位系统,漏话业务平台获取到来电号码后查询通讯录和位置平台,获取到该号码的信息后提供给被叫用户。
发明内容
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增强漏话业务平台,通过与网络端的通信录信息的结合,同时可选与移动网络粗定位系统接口获取主叫位置信息,提供给漏话业务用户以主叫的名称和号码信息以及可选位置信息,增强了漏话业务平台的业务使用体验。
具体来说具有以下优点:
用户无需记忆号码信息:
用户无需记忆或者转换号码对应的联系人信息,业务平台帮助用户完成用户号码到名称信息的转换,减轻了用户的记忆负担。
可选位置信息:
在主叫用户许可的前提下,漏话业务平台在获取主叫号码信息的时候可以同时发起对移动粗定位平台的定位请求获取主叫用户的大约位置信息并一同连号码转换的名称信息下发给漏话业务用户。
联系人信息同步方式灵活:
用户可以通过手工方式在门户上同步通讯录的方式,或者通过Syncml协议以自动同步的方式将手机通讯录同步到网络平台。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系统模块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业务使用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其中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出了一种融合通讯录和位置的漏话业务平台。
以下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实现在通信领域的信息业务的关键:
漏话信息获取:
通过漏话业务平台监控信令网的呼叫信令获取到漏话业务的主被叫号码信息。
通讯录信息同步:
系统通过人工同步或者使用SyncML等同步协议将手机通讯录同步到系统业务平台。系统业务平台。
被叫位置信息获取:
在主叫许可的情况下,业务平台发起对粗定位平台的主叫位置信息获取的请求以获取主叫位置的信息。
主要功能模块
如图1所示,一种融合通讯录和位置的漏话业务平台结构主要包括:主被叫101:
发起呼叫的主叫和接收漏话信息的被叫;
移动网络102:
负责提供移动通信网络和漏话平台需要的信令;
通信模块103:
负责接收用户的服务请求和返回终端对应的响应数据。
通讯录模块104:
负责存储用户的通讯录的各种信息。
漏话平台105:
通过获取信令网中的信令获取主被叫信息。
业务逻辑106:
负责执行对通讯录的查询和定位平台的请求,并将查询结果信息返回给漏话业务平台。
同步模块107:
提供给用户同步通讯录信息的接口。
粗定位平台108:
通过漏话业务平台提供的主叫号码信息进行粗略的定位,精度在基站覆盖范围大小。
管理门户109:
为用户提供一个界面对业务进行设置,包含业务的开通,业务参数的设置等;
管理模块110:对整个系统进行管理,包含用户通讯录信息管理、业务管理、用户管理,日志记录和业务逻辑参数配置等管理功能;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本发明系统的工作流程,该实施例中,业务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签约漏话提醒业务的用户同步自己的通讯录信息到平台;
步骤2:主叫用户呼叫签约的漏话业务的被叫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博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78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身份确认方法
- 下一篇:电视机及使用该电视机的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