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饲料生产新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06777.5 | 申请日: | 2010-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91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丁永敏;庞玉合;田丽娜;耿志勇;张秋燕;迟祥苹;迟庆忠;李尚玲;袁宝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天恩饲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K1/00 | 分类号: | A23K1/00 |
| 代理公司: | 德州市天科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0 | 代理人: | 房成星 |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饲料 生产 新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饲料生产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随着动物营养学和畜禽养殖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不仅营养成分的配比会影响畜禽对饲料的利用率,而且,对饲料的加工处理,如粉碎、制粒、膨化等也影响到饲料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利用效率,因此,将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加工处理有机的结合,才能充分运用饲料的营养价值,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目前,饲料生产中均采用一次制粒的生产工艺,将各种饲料原料和添加剂粉碎、混匀后直接调制制粒。这种生产工艺存在的问题是,加工温度比较高,虽然解决了饲料熟化的问题,但饲料中的维生素、酶制剂等不耐高温的物质会受到破坏,造成一部分营养损失;而且因为饲料中含有蔗糖、乳清粉等原料,高温制粒容易造成饲料颗粒变硬,适口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饲料生产新工艺,以解决现有技术加工温度比较高,饲料熟化过程中维生素、酶制剂等不耐高温的物质会受到破坏,造成一部分营养损失;并且饲料中含有蔗糖、乳清粉等原料,高温制粒容易造成饲料颗粒变硬,适口性差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根据原料的耐温性能,调整原料的加工顺序,改进一次制粒工艺步骤,增加二次制粒工艺步骤,其新工艺包括:
1、一次制粒:先将玉米、豆粕等大比例耐高温原料粉碎后高温处理,温度控制在75-85℃,在制粒机中制粒,冷却后获得一次制粒。
2、二次制粒:将一次制粒重新粉碎,然后添加蔗糖、乳清粉、维生素、微量元素、药物添加剂、酶制剂不耐高温的原料,混合后再低温制粒,温度控制在50-60℃,冷却后获得二次制粒。
3、成品检验:产品经质量检验,合格后包装入库。
工艺流程如下:
玉米、豆粕粉碎(2.0筛片)→混合(变异系数≤7.0)→高温制粒(75-85℃)→冷却(比室温高3-5℃)→再次粉碎(2.0筛片)→与蔗糖、乳清粉、维生素、微量元素、药物添加剂、酶制剂等混合(变异系数≤7.0)→低温制粒(50-60℃)→冷却(比室温高3-5℃)→成品打包
采用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第一遍高温制粒使大宗原料熟化,提高了消化率,二次采用低温制粒,既可以保证维生素等添加剂不被高温破坏,又可以使乳清粉、蔗糖等易受高温影响的原料不易糊化,从而改善了饲料的颗粒硬度,提高了营养价值,养殖动物吃起来松软、适口性好,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生产性能,有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以生产猪用颗粒饲料为例,具体生产工艺如下:
1、一次制粒:先将玉米、豆粕、膨化大豆、进口鱼粉、高钙石粉等大比例耐高温原料粉碎后高温处理,温度控制在80℃左右,在制粒机中制粒,冷却后获得一次制粒。
2、二次制粒:将一次制粒重新粉碎,然后添加蔗糖、乳清粉、维生素A、B、C、D、E、K、B1、B2、B6、B12、泛钙酸、肌醇、烟酰胺;微量元素硫酸铜、硫酸亚铁、硫酸锰、硫酸锌,氧化锌、有机硒、有机铬、碘酸钙;药物添加剂硫酸粘杆菌;酶制剂植酸酶、甘露聚糖酶木聚糖酶等原料,混合后再低温制粒,温度控制在60℃左右,获得二次制粒。
3、成品检验:产品质量检验,包装入库。
工艺流程如下:
玉米、豆粕粉碎(2.0筛片)→混合(变异系数≤7.0)→一次制粒(75-85℃)→冷却(比室温高3-5℃)→再次粉碎(2.0筛片)→与蔗糖、乳清粉、维生素、微量元素、药物添加剂、酶制剂等混合(变异系数≤7.0)→二次制粒(50-60℃)→冷却(比室温高3-5℃)→成品打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天恩饲料有限公司,未经德州天恩饲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67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大型海藻制备超微型活体饵料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零余子养颜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