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太阳能热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6670.0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75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占武 |
主分类号: | F24J2/24 | 分类号: | F24J2/24;F24J2/48;F24J2/46 |
代理公司: | 南昌佳诚专利事务所 36117 | 代理人: | 闵蓉;张建新 |
地址: | 332300 江西省武宁县万福工业园***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热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水器,尤其涉及一种太阳能热水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择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是太阳能热水器的核心部件,现有的集热管都是一端开口一端封闭,形成U形管的形状。首先,自来水在这种形状的集热管内经过反复加热以后容易产生水垢,并堆积在集热管的封闭端,清洗起来非常困难,如果长时间未清洗,水垢越积越多,集热管的正常使用容量就会越来越小,既影响热水器的加热效果,又影响热水器的使用寿命。其次,现有的太阳能热水器的进出水口都设置在主水箱上,由于进出水口的水平高度处于集热管之上,导致每次使用时,集热管内的热水排不出来,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管内热水能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很好的解决水垢堆积、难清洗的问题,并能充分利用到集热管中贮水,节约能源。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太阳能热水器,包括主水箱、集热管、支架。主水箱开有排气溢流孔,主水箱固定在支架上,还包括副水箱,副水箱上开有进出水孔,所述集热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外管和内管之间形成真空层,内管壁上覆有集热涂层,集热管的两端都为开口,所述集热管的一端连接至主水箱内部,另一端连接至副水箱内部。
进出水孔可以开在副水箱的侧壁上。进出水孔还可以开在副水箱的底部,位于最外侧的集热管的管口正下方。副水箱的容量为主水箱的1/30至1/50。
副水箱可以为长方体,为圆柱体,也可以是其他的适用形状。
使用本发明的设计后,将集热管传统的一端开口一端封口的结构设计改成集热管的两端都是开口的,形成一根通管,这样水垢就较难堆积,因为一旦稍微堆积起来一点水垢,双开口的双通管设计也使得集热管的清洗变得特别容易。而且将传统的尾托改装成副水箱的形式后,集热管中产生的水垢就会自然沉淀到副水箱中。而在副水箱上设置进出水孔,并使用水管接入用户家中,这种设置能够保证每次使用时首先使用的就是集热管中的贮水,使得热水器中的水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节约能源。同时,由于每次使用时都要预先把副水箱连接至户内的水管中的冷水放掉,在这个过程中,正好可以把集热管中沉淀在副水箱中的水垢杂质排出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集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水箱1、排气溢流孔11、集热管2、内管21、集热涂层22、外管23、真空层24、支架3、副水箱4、进出水孔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太阳能热水器,包括主水箱1、集热管2、支架3,主水箱1上开有排气溢流孔11,主水箱1固定在支架3上,还包括副水箱4,副水箱上开有进出水孔41,所述集热管2包括内管21和外管23,外管23和内管21之间形成真空层24,内管21壁上覆有一层涂层22,集热管2的两端都为开口,所述集热管2的一端连接至主水箱1内部,另一端连接至副水箱4内部。
副水箱4为长方体,容量为主水箱1的1/30,进出水口41开在副水箱4的壁上。
实施例二:
副水箱4为长方体,容量为主水箱1的1/40,进出水口41开在副水箱4的底部,位于最外侧的集热管2的管口正下方。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三:
副水箱4为长方体,容量为主水箱1的1/50,进出水口41开在副水箱4的侧壁上。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四:
副水箱4为长方体,容量为主水箱1的1/60,进出水口41开在副水箱4的底部,位于最外侧的集热管2的管口正下方。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五:
副水箱4为圆柱体,容量为主水箱1的1/30,进出水口41开在副水箱4的侧壁上。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六:
副水箱4为圆柱体,容量为主水箱1的1/45,进出水口41开在副水箱4的底部,位于最外侧的集热管2的管口正下方。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实施例七:
副水箱4为圆柱体,容量为主水箱1的1/60,进出水口41开在副水箱4的底部,位于最外侧的集热管2的管口正下方。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占武,未经李占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66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响应电磁驱动器的可移动阀杆的热流道系统
- 下一篇:一种蟑螂诱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