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5197.4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60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发明(设计)人: | 邹继斌;王骞;徐永向;胡建辉;李勇;尚静;刘承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K21/22 | 分类号: | H02K21/22;H02K1/27;H02K1/2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牟永林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转 永磁 同步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属于电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永磁同步电机及其伺服系统因其体积小、效率高、动态响应特性好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工业驱动和伺服控制等领域。从电机结构形式来看,永磁同步电机可分为内转子结构和外转子结构两类。与内转子结构相比,外转子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以下优点:
在相同体积的条件下,外转子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产生的力矩较大;
外转子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动惯量较大,因此电机运转的平稳性高,易于克服负载扰动的影响;
在应用到需要机械制动的场合时,由于转子在外,制动机构的机械设计较为简单,并且制动力作用在较大的平面上,制动效果明显。
现有的外转子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由于转子磁极的极弧系数通常小于1,即各个永磁体不是紧挨着的,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如果将其直接安装在转子轭上,会存在安装定位精度不准确的问题;现有技术中解决的方法是额外设计一个磁极定位套,这样虽能满足永磁体定位精度的要求,但却使安装过程变得繁琐费时,造成电机结构复杂并且加工费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外转子结构的永磁同步电机中,永磁体通过磁极定位套定位安装,使安装过程繁琐并造成电机加工费时的问题,提供一种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
本发明包括定子和转子,它采用定子在内,转子在外的结构,所述定子的外环表面与转子的内环表面之间为气隙,转子由转子轭、转子压板、永磁体和键组成,转子轭与转子压板固定在一起形成具有凹槽的内圆环表面,所述凹槽由轴向设置的多个键均分为多个容置空间,所述每个容置空间内分别嵌设一个永磁体。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电机具有转动力矩大、转动惯量大、运转平稳性高、易于克服负载扰动的影响,以及制动效果明显的优点。它采用键将转子上永磁体的置放空间分隔开,使永磁体在固定的空间内固定安放,安装定位精度准确,并且结构简单,易于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永磁体磁极的安装难度,进而有效的提高了电机的加工效率,有利于其在伺服领域中的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轴向剖视图;图3为转子压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转子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至图4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包括定子2和转子,它采用定子2在内,转子在外的结构,所述定子2的外环表面与转子的内环表面之间为气隙,转子由转子轭1-1、转子压板1-2、永磁体1-3和键1-4组成,转子轭1-1与转子压板1-2固定在一起形成具有凹槽的内圆环表面,所述凹槽由轴向设置的多个键1-4均分为多个容置空间,所述每个容置空间内分别嵌设一个永磁体1-3。
本实施方式中永磁体1-3嵌设在由键1-4所形成的多个容置空间中,它可以改善永磁体1-3粘接定位不精确及电机运行时切向力强度不足等问题。转子压板1-2上设置有多个螺栓孔,转子轭1-1与转子压板1-2之间采用螺栓进行固定。
通过上述机械结构上的安装及固定,可以确保永磁体1-3在轴向和圆周方向上的牢固定位,转子上的永磁体1-3、转子轭1-1及转子压板1-2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使转子的机械强度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转子压板1-2的内环侧上设置多个梯形槽1-2-1,每个梯形槽1-2-1内固定一个键1-4的一端。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实施方式一相同。
键1-4的作用是将多个永磁体1-3的安放空间分隔开,梯形槽1-2-1的设置是为了保证键1-4不会在径向方向上移动,更好地将键1-4固定,从而确保永磁体1-3的固定。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或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转子压板1-2为一体式或拼接式。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一体式结构的转子压板1-2加工安装精度较高,但是当电机外径较大时,转子压板1-2的外径也会较大,这使其加工难度增大,会产生较多加工废料,因此适用于电机外径较小的场合;拼接式结构的转子压板1-2,由多块扇形板拼接而成环形,相对于一体式结构来说,加工安装精度稍低一些,但加工容易,加工废料少,适用于电机外径较大的场合。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或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定子2的齿数与永磁体1-3个数的比例范围为0.8-1.5,且不等于1。
定子2上缠绕有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为集中式绕组。其它组成及连接关系与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本实施方式中限定了定子2的齿数与永磁体1-3个数的比例范围,这种比例范围下,有利于定子绕组采用集中式绕组的绕线方式,它的节距为1,可以有效减小绕组的端部长度,从而大大减小电机铜耗,提高了电机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51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并联启动部分通电保持的电磁致动装置
- 下一篇:电机定子散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