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确测定贝类生物沉积作用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4496.6 | 申请日: | 201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39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王爱民;顾志峰;石耀华;王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4 | 分类号: | G01N15/04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 代理人: | 刘清莲 |
地址: | 570228 ***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确 测定 贝类 生物 沉积作用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确测定贝类生物沉积作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摄食生理是贝类生理能量学的主要研究内容,通过摄食生理实验可以了解食物能量在贝类体内转换过程。用生物沉积法测定滤食性贝类生理能量学的研究方法得到了深入和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确测定贝类生物沉积作用的装置。
它模拟贝类生活区的环境,提供可控的水流、饵料等水环境,在近海育苗场即可进行贝类摄食生理研究。
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精确测定贝类生物沉积作用的装置,其特征是:自然沉淀海水蓄水池存放自然海水,砂滤海水蓄水池存放过滤海水,两个海水蓄水池的出水口分别有阀门,两个海水蓄水池的出水口合并连接到“山”字型分水器的进口,“山”字型分水器的多个出口分别与流水槽的进口连接。
所述的“山”字型分水器的进口比两端的溢水口高。
所述的“山”字型分水器其侧面的出水小管与实验水槽之间有橡胶管和阀门相连。
所述的流水槽设置有进水挡水板和出水挡水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充分考虑实验过程中海水流速度的可调节性,海水中悬浮颗粒浓度的可调节性,保证贝类生理学试验结果的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山”字型分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流水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自然沉淀海水蓄水池;2.砂滤海水蓄水池;3.分水管;
4.流水槽;5.进水挡水板;6.出水挡水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精确测定贝类生物沉积作用的装置,其特征是:自然沉淀海水蓄水池1存放自然海水,砂滤海水蓄水池2存放过滤海水,两个海水蓄水池的出水口分别有阀门,两个海水蓄水池的出水口合并连接到“山”字型分水器3的进口,“山”字型分水器3的多个出口分别与流水槽4的进口连接。
所述的“山”字型分水器3的进口比两端的溢水口高。
所述的“山”字型分水器3其侧面的出水小管与实验水槽之间有橡胶管和阀门相连。
所述的流水槽4设置有进水挡水板5和出水挡水板6。
实验在室内进行,楼顶建有至少小型蓄水池两个,每个面积5-6m2,高0.5m左右。一个蓄水池1存放自然沉淀海水,另一个蓄水池2存放砂滤海水,两个蓄水池的出水处都有阀门控制出水速度,通过直径25mm PVC管道汇总到一个直径32mm PVC管道,再通到室内分水管3,分水管为“山”型,外径160mm,两端管口低于中间管口,两端管口为溢水口,中间管口为进水口。分水管长3m左右,分水器侧面有16个外径10mm的不锈钢小管通向16个流水槽4。流水槽4长22mm,宽15mm,高8cm。流水槽进水口端有一块挡水板5,挡水板最上面与流水槽最高处平,下面离流水槽底部10mm左右供水流过。流水槽出水口一端也有一块挡水板6,挡水板6底部与流水槽底部相连,上部低于流水槽最高处10mm,每个不锈钢小管与流水槽用橡胶软管连接,之间还有阀门可以调节水流大小。
以马氏珠母贝生理实验为例。楼顶两个蓄水池分别加入自然沉淀海水与砂滤海水,调节蓄水池出水口的阀门,使海水悬浮颗粒浓度达到实验所需大小。分水器两端的溢水管长短根据试验需要决定,溢水管高,则分水器流向流水槽的水流速度就大,反之水流速度就小。用量筒测定流水槽的每分钟的流量,根据流水槽宽度、高度,计算水体横截面,即可计算流水槽的流速。马氏珠母贝养贝区水流速度为2.5cm/s,调节分水器溢水管高低可粗步控制流水速度,再通过调节流水槽进水口前的阀门,可精确调节水流速度。这样整个系统可以确保海水中悬浮颗粒的一致性,水流速度的一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449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