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纸币的传送通道能打开的立式点钞机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3421.6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3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吴丽娟;杨英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金陵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M7/06 | 分类号: | G06M7/0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瞿网兰 |
地址: | 21000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纸币 传送 通道 打开 立式 点钞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点钞机,尤其是一种立式点钞机,具体地说是一种当纸币被卡时可将传输组件抬起使传输组件中的传送轮与固定传输板分开以方便将纸币取出的纸币的传送通道能打开的立式点钞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现有的小型立式点钞机使用过程中必须将纸币十分平整地放入点钞通道,否则就很容易出现卡币现象,一旦出现卡币现象,则必须用手从上部的进钞口或下部的出钞口将卡住的纸币用力拉出,有时甚至需要使用镊子之类的工具才能将被卡的纸币取出。同时,在取币的过程中,还会发生将纸币拉断、撕裂等现象,影响纸币的正常使用,这此都是由于其中的进钞轴、长磁传送轴等传动部件是固定在主机架上的,没有可移动的空间造成的,因此将进钞轴、长磁传送轴设计成能抬起的结构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卡币后的取币问题,但据申请人所知,现有的立式点钞机均没有相应的装置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立式点钞机的进钞轴、长磁传送轴及其组成的进钞组件均为固定式结构导致卡币后很难取出的问题,设计一种纸币的传送通道能打开的立式点钞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纸币的传送通道能打开的立式点钞机,包括主机架1、搓钞轴2、进给轴3和长磁传送轴4,搓钞轴2上安装有搓钞轮,进给轴3上安装有进给轮,长磁传送轴4上安装有辅压轮、长磁轮和小磁轮,所述的辅压轮、长磁轮和小磁轮分别与安装在主机架1中下部对应位置处的传输板组件上的检测元件相接触,所述的搓钞轴2的两端支承在主机架1两侧对应的轴承上,搓钞轴2通过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相连,搓钞轴2与进给轴3之间通过带轮和传动带实现运动传递,进给轴3和长磁传送轴4之间也通过对应的带轮和传动带实现运行传递,其特征是所述的进给轴3的两端和长磁传送轴4的两端分别支承在副机架5两侧对应的轴承中,副机架5的两侧边分别铰装在搓钞轴2上并位于主机架1中,在副机架5上安装有扣合组件6,在主机架1对应于扣合组件6的位置处安装有使副机架5定位的固定轴7。
所述的扣合组件6由扣爪601、扳手602、扣爪轴603和扭簧604组成,扣爪轴603的两端枢装在副支架5上的支承耳605上,扣爪601和扳手602均固定在扣爪轴603上,扭簧604套装在扣爪轴603上,它的一端与扣爪601相抵,另一端与支承耳605相抵,扣爪601的下端呈弧形结构,该弧形结构穿过副支架5上的通孔半抱合在主机架1上的固定轴7上。
为了使发现假币或故障币急刹车后出现最后一张纸币不能完全送出而被卡住的现象的发生,本发明在所述的长磁传送轴4上安装有惯性轮8,在主机架1对应位置处安装有被卡纸币信息补充收集用编码盘。支承长磁传送轴4两端的轴承应采用单向轴承。
所述的惯性轮8及其对应的编码盘安装在主机架1的外侧,在主机架1上设有供长磁传送轴4向上移动的弧形移动槽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解决了长期以来立式点钞机的传送部件无法抬起导致卡币扣取币困难的问题,通过将进钞轴和长磁传送轴安装在副支架上,副支架铰装在搓钞轴上,只要松开扣合组件即可将整个副支架及其上安装的部件整体抬起,方便了卡币后的取币操作,不会出现因纸币被压住导致断裂和破损的问题。同时为了防止遇到假币紧急刹车时最后一张纸币被压在长磁传送轴与检测板之间,本发明还在长磁传送轴上安装有惯性盘,使得电机紧急制动刹车后,长磁传送轴仍能在惯性盘的作用下向前继续转过一定的角度,保证将纸币完全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传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传送组件的另一个方向的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点钞机正常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点钞机打开取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金陵光电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金陵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34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