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口软管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3405.7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90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沈考权;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兴海线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 |
地址: | 21425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口 软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线穿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塑料软管。
背景技术
现在用于机床电线穿管的保护管为单根不开口式塑料软管,此单管结构及不利生产操作。其主要的缺点为:1、不适合软线缆穿管,穿管难,时间长。2、长距离电线穿管难度大,耗工耗时,遇到多股线时,容易堵塞,不易穿出。3、若穿错线或某根线缆损坏需要更换时,则需要抽出该管里所有的线缆,更换损坏的线缆后,重新穿管,线路保养维修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由两个开口软管组成的简便易行的穿线软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开口软管,包括A管和B管,所述B管设于A管内,其中所述A管一侧的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槽,所述A管管壁上纵向间隔设有内侧空心的弧状凸筋;所述B管一侧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槽,B管的管壁上也间隔设有弧状凸筋,所述B管的弧状凸筋位于与所述A管弧状凸筋的内部并与A管弧状凸筋的内侧相配合,所述B管在对应A管开口槽处的管壁上设有弧状定位筋,该定位筋从A管开口槽处凸起并与所述A管凸筋的外形相吻合。
A管上的凸筋与B管上的凸筋均优选等间距分布,B管凸筋的宽度略小于A管凸筋,使B管凸筋能够嵌入A管凸筋内。
定位筋与A管凸筋的外形相吻合且从外形上构成环状凸筋,定位筋的角度及凸起部分应刚填满A管开口槽部分,使整个开口软管显的饱满、圆整。
B管上的各定位筋与各弧状凸筋一一对应且内侧相通,即B管上的定位筋与凸筋为一条筋,只是在定位筋处筋宽略大于凸筋,定位筋的宽度与A管上的凸筋一致且高度明显高于B管凸筋。
A管开口槽在A管圆周上的宽度与定位筋在B管圆周上的宽度相同,定位筋嵌入A管开口槽内可以将B管固定在A管内,以限定A、B管的复合距离。
B管开口槽的角度为20度至30度(以管心为圆心以管壁为圆周)。B管开口槽位于A管内,B管开口槽与A管开口槽无重叠之处,二者优选在管直径的两端。B管开口槽和A管开口槽均为管壁一侧的横向开口槽,管截面均为不完整的C装环形。
A、B管均可由挤出设备制造。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因为采用开口槽形式,只要将需要穿管的线缆先放入B管后在将B管复合至A管。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2、适合长距离实用,因为是开口槽的形式,解决了距离与堵塞问题。
3、维修与更换方便,可随时剥开于复合。
4、外观圆整美观,与单管外型相差无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A管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A管部分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B管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B管部分结构主视图;
图5是本发明软管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软管部分结构主视图。
图中,1-A管凸筋,2-A管开口槽,3-B管凸筋,4-B管开口槽,5-定位筋,8-A管,9-B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软管(见图5,图6),由A管8外包B管9并通过凸筋1、3和定位筋5复合而成。
A管8的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A管8一侧的管壁上设有横向开口槽2,该开口槽2的角度(以管心为圆心以管壁为圆周)在5度到60度之间。A管8管壁上纵向间隔设有内侧空心的弧状凸筋1,各弧状凸筋1等间距分布。
B管9的结构如图3和图4所示,B管9一侧管壁上也设有横向开口槽4,该开口槽4的角度为20度至30度(以管心为圆心以管壁为圆周)。B管9的管壁上也等间距间隔设有弧状凸筋3,该凸筋3的弧状内侧为空心体,B管凸筋3的宽度略小于A管凸筋1,使B管凸筋3能够嵌入A管凸筋1内部并与A管凸筋1的内侧相配合。B管凸筋3与A管凸筋1的结构使B管固定于A管内且不使二者纵向滑动。
在B管凸筋3上,有一部分凸筋宽度大于B管凸筋3且与A管凸筋1的宽度相同,其为定位筋5。定位筋在B管上的高度大于B管凸筋3。定位筋5在B管圆周上的宽度与A管开口槽在A管圆周上的宽度相同,A、B管复合时,定位筋5恰好嵌入A管开口槽内可以将B管固定在A管内,以限定A、B管的复合距离,两管复合后定位筋5从A管开口槽2处凸起并与所述A管凸筋1的外形相吻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兴海线缆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兴海线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34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