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头金蝇蛆作为油料昆虫的应用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03352.9 | 申请日: | 2010-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0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胡新军;张古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1B1/00 | 分类号: | C11B1/00;C11B1/06;A23D9/04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 地址: | 510275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大头 金蝇蛆 作为 油料 昆虫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领域或生物能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的油料来源——油料昆虫。
背景技术
目前,世界上的三大主要油料作物为油菜、大豆和花生。这三类作物都有丰富的含油量,尤其是油菜和花生,含油量均达达到40~50%。但是,这三大油料作物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油料的需求,主要是由于它们的生长周期较长,比如春晓油菜生长周期60-130天,冬小油菜130-290天,大豆90-140天;同时,这些作物占用耕地面积较大,且种植过程易被天气和各种病虫害干扰,每亩的年产油量分别仅为:油菜40~70千克/亩·年,大豆30~34千克/亩·年,花生80~90千克/亩·年,在耕地稀缺的今天,这无疑给土地资源问题加重了负担;除此,由于这些油料作物本身含有一定的毒素,如油菜含有硫代葡萄糖甙(芥子毒素),大豆含有抗胰蛋白酶和凝血酶,花生由于易受潮变霉,容易产生致癌性很强的黄曲霉菌毒素,作为食用油时需要经过多级处理,否则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这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对加工工艺的要求,生产成本较高。
虽然目前各国都在致力开发新的油料作物,如我国正在研究以可以循环生长的木本植物作为油料作物,但是,这同样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且存在生产效率低,成本高,采集难,油料品质低,植物毒素难去除等问题,这些都制约着该领域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生产要求低、产油量高且安全营养的新的油料原料。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油料领域的一个新思路——以大头金蝇蛆作为油料昆虫,成为一种新的油料来源。
大头金蝇蛆作为一种高蛋白含量昆虫,其粗蛋白含量可达到60%以上,营养丰富,目前已被饲料行业接受。而本发明首次将其作为一种油料来源,将4~5天的大头金蝇老熟蝇蛆,经过烘干、压榨后获得油脂。该油脂可以作为食用、化工及生物柴油等的原料用油。
大头金蝇蛆的含油量为20~21%,从其中提取的油料,经营养成分分析,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优质的健康油料。虽然其含油量不如油菜、花生高,但是大头金蝇蛆的生长周期短,仅4~5天,占地面积非常小,可在高密度条件下进行养殖,每亩的年产油量达到20t/亩·年,且可在工业厂房内进行,无需占用耕地面积。
并且,与多数油料作物不同,大头金蝇蛆本身不含毒素,经提取所得的油料,毒素含量为零,提取工艺简单,所得油料安全可靠,非常适宜于作为食用油。由于经加工,消除了蛆类原始形态,作为一种油脂,该食用油也容易被公众接受,并且随着科学认知水平的提升,该食用油将越来越受青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油料昆虫,每亩的年产油量远高于现有的油料作物,可以缓解目前耕地资源不足的压力。
2.本发明提供的新的油料昆虫,不仅不含毒素,还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所得到的油脂非常适合作为一种健康的食用油脂。
3.本发明提供的新的油料昆虫,提取油脂的加工工艺简单,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收集4~5日龄的老熟大头金蝇蛆,用工业微波炉烘干,并趁热由螺旋输送带送到螺旋式压榨机中,将油脂压出。油脂的压出量为10%以上。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68%,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25%,油酸含量为23~24%,亚油酸含量10~11%,棕榈酸含量16~18%,棕榈烯酸含量17~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33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艺剪刀
- 下一篇:建筑构件耐火极限测试数据采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