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均压成型装置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03167.X | 申请日: | 2010-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5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 发明(设计)人: | 庄元立;高明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晟铭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59/06 | 分类号: | B29C59/06;B29C3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威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0 | 代理人: | 金利琴 |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型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均压成型装置及系统,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利用液体均匀加压的成型方式。
背景技术
已知的热压成型将压印物放置于一压印模具的模腔内,压印模具包含一组上下模板,此上下模板各具一有压印花纹的压印面,将压印物置于上下模板具有压印花纹的面之间后闭合此压印模具,此时上下模板会形成一个封闭模腔,而压印物即存在此封闭模腔内。压印模具闭合后,压印模具会加热使压印物软化至可塑状态,再由压印模具施压于压印物,使上下模板的压印花纹于压印物上成型,最后再加以冷却压印物,压印模具打开后取出成型品。
已知的加压装置以油压、气压或其它驱动器作为输出压力的来源,配合曲轴或轴直接连结压印模具施压于模板。与传递压力的轴相比,模板为大面积的平面,所以轴所传递于模板的压力可视作点施压,故不易使模板达到全面的受压,因此透过模板受压的压印物,其受到的压力亦不均匀,所以压印成品的良率不容易提升,且压印成品的尺寸仅能成形小尺寸制品。后续另有多轴施压的加压装置出现以及使用硅胶板作缓冲材,其效果仅有些许改善。
已知的加热装置在上下模板或是压印模具上钻孔设置水路,再通以热液体或是冷液体加热或冷却压印物;或是热管以及水路交叉配置,热管用于加热压印物,再另通以冷液体于水路冷却压印物。上述的已知加热方式,皆要先加热压印模具本体后,再经由热传导将热能传至压印物。此种方式热能的传递容易因为压印模具的大小、加热管或是水路埋设的位置以及压印物的尺寸等原因,而形成传递不等速,进而出现压印物软化不平均的现象,因此压印成品的良率不容易提升。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已知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其中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均压成型装置,以解决压印物受压以及受热不均,良率无法提升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均压成型装置,其包含一第一腔体、一第一导热膜片、一第一模板。第一腔体设置在一模具机台的一侧,为一具有一第一开口面的腔体,其周围设置有一第一液体注入口以及一第一液体排出口。第一导热膜片设置于第一开口面上,密封第一腔体形成一第一密闭压力腔。于第一导热膜片背对第一密闭压力腔的一面与第一模板的一面连结,第一模板的另一面为一第一压印花纹面。其中模具机台用以带动第一腔体,一冷液体或是一热液体透过第一液体注入口以及第一液体排出口流经第一密闭压力腔。均压成型装置还包含一第二腔体、一第二导热膜片、一第二模板。第二腔体设置在模具机台的另一侧,为一具有一第二开口面的腔体,其周围设置有一第二液体注入口以及一第二液体排出口。第二导热膜片设置于第二腔体的第二开口面处,密封第二腔体形成一第二密闭压力腔。第二模板的一面设置于第二导热膜片背对第二密闭压力腔的一侧,且另一面为一第二压印花纹面,并于此面上放置一压印物。当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闭合时,第一压印花纹面以及第二压印花纹面间会出现一容置空间,压印物即存在于此容置空间内。其中,冷液体或是热液体透过第二液体注入口以及第二液体排出口流经第二密闭压力腔。均压成型装置还包含一真空管线,一端连结容置空间,另一端连接一真空单元,真空单元透过真空管线抽取容置空间的空气。其中冷液体或是热液体被以一液压循环单元输送至第一密封压力腔以及第二密封压力腔,热液体用以加热且加压压印物,冷液体用以冷却压印物。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提出一种均压成型系统,以解决压印物受压以及受热不均,良率无法提升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晟铭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晟铭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31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