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体测定神经动作电位的微创电极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03157.6 | 申请日: | 2010-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6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1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庆山;赵多明;张梓倩;段云霞;方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庆山 |
| 主分类号: | A61B5/04 | 分类号: | A61B5/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测定 神经 动作电位 电极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测定在体神经动作电位的微创电极,特别适合于直接测定动物在体神经的动作电位及传导速度。本发明还涉及制造根据本发明的微创电极的工艺。
背景技术
测定神经动作电位及其传导速度是生物医学、药理学,特别是神经生理学研究中的常用技术。目前已有多种直接测定神经动作电位的常用技术:(1)离体神经干动作电位的测定方法,但该法需要将神经分离切断后测定,只能测定神经脱离动物后的一些特性,无法测定神经在体特性;(2)在体创伤性神经干动作电位测定方法,该方法可造成实验动物的严重损伤或死亡,而且该方法导致神经干暴露于空气中,使神经干脱水或坏死,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也不能满足在体反复测定神经动作电位的需要。实验中为了观察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随着实验进程的变化情况,需要先后多次测定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而目前的测定方法和电极无法满足于以上需要。
发明内容
考虑到以上要求,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体测定神经动作电位的微创电极,具有在体测定、微创、使用方便的特点。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该电极由最前端的针状电极对、中间的手持部位、后端的引导电极对共三部分组成。
其中,最前端针状电极对为平行的两个细长针,锋利的尖端可以是斜坡形或圆锥形,针体可以由铁、银、铜、金、铂、鎳等各种导体组成,可以是空心或实心。其优选长度为5~200mm,更优选在10~100mm之间。其优选直径为0.01~3mm,更优选在0.1~1mm。
中间部位是手持部位,介于针状电极对和引导电极对,用于手持或固定。可以由塑料、橡胶、PVC等可以接受的绝缘物质组成。形状为长方体状或可以接受的各种形状,如图1所示。
最后端为引导电极对,在手持部位的后部露出绝缘体,内部与前端的双针相连,用于引导双针的电信号,可以由铁、银、铜、金、铂、鎳等各种导体组成,形状为圆柱状或可以接受的各种形状。
实验已经证明针状电极对的长度在5~200mm之间,针的直径在0.01~3mm之间是合适的,可以解决大鼠、小鼠、豚鼠、犬、猴等动物坐骨神经和小神经的动作电位的在体测定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图1的C向视图(侧面观)
图1和图2中:1、针状电极对;2、手持部位;3、引导电极对。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大鼠坐骨神经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
测定时各组动物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35mg/kg,俯卧固定。以本发明为刺激电极,75%酒精消毒后,取两个刺激电极分别插入坐骨神经窝处坐骨神经干、神经干腓支起始处附近,记录距离D(mm)。以本发明为引导电极,消毒后插入腓肠肌肌腹靠近坐骨神经腓支附近,记录动作电位。分别计算两个刺激点产生肌肉动作电位的潜伏期T1(神经窝)、T2,单位ms。设备采用成都泰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L-420E+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刺激信号选择1-100mv,0.015ms),单刺激方式,扫描速度为0.01秒(s),10kHz滤波,引导信号放大50-100倍,传导速度计算公式为:
V(m/s)=D(mm)/(T1-T2)(ms)。
实施例二大鼠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的测定
测定时各组动物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35mg/kg,俯卧固定。常规方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以本发明为刺激电极,75%酒精消毒,分别在腓肠肌近端和股四头肌近端刺激,刺激信号选择1.5mv,0.15ms,两次刺激点距离为D(约25mm)。以本发明为引导电极,75%酒精消毒后插入腓肠肌肌腹0.5mm,设备采用成都泰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L-420E+型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引导信号放大200倍,扫描速度0.01s,10kHz滤波。记录两个刺激点对应F波潜伏期T1、T2,单位为ms,计算公式为:
SNCV(m/s)=D/(T1-T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庆山,未经刘庆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31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