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短信正文中携带收信人姓名的实现方法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02865.8 | 申请日: | 2010-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3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杨鑫;张芝萍;傅启洪;王浩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 |
| 代理公司: | 信息产业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肖伟先 |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信 文中 携带 收信人 姓名 实现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在移动通信终端上发送短信时,携带收信人姓名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通信终端设备不仅能提供语音通话业务,而且能提供收发信息的短信息业务,方便人们以各种形式进行通信。
当人们发送短信时,特别是在较正式的通知、节日祝福等场景下,发送短信的行文习惯与人们书写传统的纸质书信接近,即通常以称呼起头后,再进一步书写正文内容,最后落款。
其中,书写正文内容是最为灵活可变的部分,视用户当时的需求而定,内容灵活,可长可短,这部分内容只能由用户即时输入。
而起头的称呼和末尾的落款则相对有规律得多。称呼多为收信人姓名,落款多为问候语、发信人姓名、日期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每次发送短信都需要用户手动输入上述有明显规律可循的内容,则显得较为低效和繁琐,特别是在群发某一内容相同的短信时,要么会浪费用户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改编辑短信中的每一个收件人姓名,要么就只能发送内容完全一致的短信,令收件人稍感到礼仪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发送短信时,能够便捷地实现在短信正文中携带收信人姓名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在短信正文中携带收信人姓名的实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短信编辑步骤,用于在编辑短信时,在希望显示为收信人姓名处,输入预先设定的代表收信人姓名的字符/字符串;
短信发送步骤,用于在发送短信时,以收信人号码为关键字到用户的手机号码薄中进行查找,如果查找到该收信人信息,则将所述代表收信人姓名的字符/字符串替换为手机号码簿中的该收信人姓名;如果未查找到该收信人信息,则删去所述代表收信人姓名的字符/字符串。
进一步地,本发明方法还包括落款预设置步骤,用于预先设置短信的落款内容并保存;
相应地,所述短信编辑步骤还用于,在编辑短信时,在短信正文结尾处,输入预先设定的代表所述预先设置短信的落款内容的字符/字符串;
相应地,所述短信发送步骤还用于,在发送短信时,以所述预先设置并保存的落款内容替代所述代表落款内容的字符/字符串。
更进一步地,所述落款内容包括发信人姓名和/或问候语。
进一步地,所述短息发送步骤还包括:
检测是否允许使用输入预先设定的代表收信人姓名的字符/字符串以及预先设定的代表所述预先设置短信的落款内容的字符/字符串;
若允许使用则执行发送步骤,若不允许使用,则直接发送编辑的短信。
进一步地,在执行短信发送步骤时,如果是群发短信,则对编辑完毕的短信,依次针对各收信人执行该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在短信正文中携带收信人姓名的实现装置包括:
短信编辑模块,用于在编辑短信时,在希望显示为收信人姓名处,输入预先设定的代表收信人姓名的字符/字符串;
短信发送模块,用于在发送短信时,以收信人号码为关键字到用户的手机号码薄中进行查找,如果查找到该收信人信息,则将所述代表收信人姓名的字符/字符串替换为手机号码簿中的该收信人姓名;如果未查找到该收信人信息,则删去所述代表收信人姓名的字符/字符串。
进一步地,本发明装置还包括落款预设置模块,用于预先设置短信的落款内容并保存;
相应地,所述短信编辑模块还用于,在编辑短信时,在短信正文结尾处,输入预先设定的代表所述预先设置短信的落款内容的字符/字符串;
相应地,所述短信发送模块还用于,在发送短信时,以所述预先设置并保存的落款内容替代所述代表落款内容的字符/字符串。
更进一步地,所述落款内容包括发信人姓名和/或问候语。
进一步地,所述短息发送模块还用于:
检测是否允许使用输入预先设定的代表收信人姓名的字符/字符串以及预先设定的代表所述预先设置短信的落款内容的字符/字符串;
若允许使用则执行发送操作,若不允许使用,则直接发送编辑的短信。
进一步地,对于群发短信,所述短信发送模块对于编辑完毕的短信,依次针对各收信人执行所述发送操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28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袋机打孔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动态流动稀释高浓度待测溶液的方法及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