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注塑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02510.9 | 申请日: | 2010-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505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 发明(设计)人: | 谭义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第二轴承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14;B29L31/04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0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承注塑模具,具体地说是一种用来在轴承外圈浇注上一层塑料件的模具。
背景技术
轴承注塑模具,用来在轴承外圈浇注上一层塑料件,使轴承变成轮子。如图1所示,现有的轴承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与下模4,轴承3放置在由上模1与下模4组成的型腔内。该模具为了定位,设置有三个定位点:A点,轴承3内圈与上模1及下模4靠紧;B点,轴承3外圈与上模1及下模4靠紧;C点,为了保证轮子(即塑料件2)的总厚度,上模1与下模4在C点又是靠紧的。在模具加工时要确保A、B、C三点同时都能靠紧定位是不可能的,如果上模1与下模4合模后,B点有缝隙,从注塑口5进入模具型腔的塑料就会从B点进入轴承3表面,并像注脂一样进入轴承3内部,产生轮子报废;或者A点有脏物使B点产生间隙,也会产生类似的失效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轴承注塑模具,该模具工作可靠,不会产生塑料进入轴承导致轮子失效的问题。
按照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轴承注塑模具,包括上模及下模,上模与下模之间构成模具型腔,上模与下模之间设置有与型腔相通的注塑口,所述上模上与轴承内圈相对应处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轴承内圈的宽度。
所述下模上与所述轴承内圈相对应处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宽度大于所述轴承内圈的宽度。
所述上模上设置有定位轴,所述下模上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轴与所述定位孔相配合。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本发明取消了现有技术中的过定位点,使轴承内圈与模具之间存在间隙,保证了轴承外圈与模具之间的定位点,解决了注塑时塑料进入轴承内部的问题,模具工作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轴承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是一种轴承注塑模具,包括上模1及下模4,上模1上设置有定位轴9,下模4上设置有定位孔8,定位轴9与定位孔8相配合。上模1与下模4之间构成模具型腔,上模1与下模4之间设置有与型腔相通的注塑口5。
上模1上与轴承3内圈相对应处设置有第一凹槽7,第一凹槽7的宽度大于轴承3内圈的宽度。还可以在下模4上与轴承3内圈相对应处设置有第二凹槽6,第二凹槽6的宽度大于轴承3内圈的宽度。
本发明取消了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定位点A点,使用时轴承3内圈与模具之间有间隙,保证了B点的定位,解决了注塑时塑料从B点进入轴承3内部的问题,模具工作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第二轴承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第二轴承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25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却装置及采用该冷却装置的塑胶射出机
- 下一篇:双体人工肌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