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OLED橙红光材料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2406.X | 申请日: | 201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85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陈柳青;刘旭光;许并社;许慧侠;陶鹏;王华;郝玉英;赵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255/34 | 分类号: | C07C255/34;C07C253/30;C09K11/06 |
代理公司: | 太原市科瑞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4101 | 代理人: | 江淑兰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oled 橙红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OLED橙红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属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器件,具有亮度好、效率高、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在电子工业和发光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发光材料是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核心,有机合成技术的发展已使染料的发光范围可通过分子剪裁精细调节,具有电子给体-电子受体结构单元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简称ICT,其激发态与基态的电子云分布有较大差异,从而使化合物的荧光发射通常处在长波方向,通过引入不同的电子受体或电子给体单元可以调节ICT化合物的发光性能,因而在开发新型长波发光材料方面,ICT化合物应用潜力巨大。
柯达公司报道的吡喃腈衍生物属典型的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由电子受体和电子给体两部分单元构成,且以含氮基团为电子给体,共轭多腈为电子受体,然而,吡喃腈衍生物作为长波发光材料其中间体叔丁基吡喃腈和久洛尼定的工艺复杂,须经柱层析分离,提纯工艺非常困难;而且反应副产物的生成不仅导致反应收率降低,而且使得产物的分离纯化变得困难,由于二缩合副产物会猝灭吡喃腈衍生物的荧光,因此染料中含有微量的二缩合副产物都会使器件的发光效率降低;皮雅娟等论文以含氮的吲哚啉单元作电子给体,吡喃腈为电子受体合成了一种对称的长波发光材料,有报道3-(二氰甲烯基)-5,5-二甲基-1-(4-二甲氨基苯乙烯基)环己烯也是一种分子内电荷转移化合物,受体单元为腈基,给体单元为含氮的二甲基氨苯,目前,含氮给体的选用极大地限制了长波发光材料的分子设计。
目前,红色发光材料主要通过在主体材料中掺杂红色染料来实现,掺杂材料主要有吡喃腈衍生物、卟啉化合物、稀土化合物、铱配合物等,但存在纯度低、发光效率低、稳定性差等弊端,使工业化应用受到很大局限。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背景技术的不足,以丙二腈、苯甲醛、异佛尔酮为原料,采用电加热、磁力搅拌、在水浴状态、氮气保护下合成给体不含氮的橙红色发光材料,使制备发橙红光的有机电致材料工艺更加简单,以大幅度提高产物纯度和收率。
技术方案
本发明使用的化学物质材料为:丙二腈、异佛尔酮、苯甲醛、乙酸、乙酸酐、哌啶、N,N-二甲基甲酰胺、去离子水、盐酸、异丙醇、氯仿、水浴水、氮气,其材料组合用量如下:以克、毫升、厘米3为计量单位
丙二腈: C3H2N2 1.87g±0.01g
异佛尔酮: C9H14O 4.26ml±0.01ml
苯甲醛 C7H6O 3.38ml±0.01ml
哌啶: C5H11N 0.38ml±0.001ml
乙酸: C2H4O2 0.028ml±0.001ml
乙酸酐 C4H6O3 0.018ml±0.001ml
氯仿 CH3Cl 30ml±1ml
异丙醇 C3H8O 100ml±1ml
盐酸 HCl 6ml±0.1ml
N,N-二甲基甲酰胺 C3H7ON 8ml±0.1ml
去离子水 H2O 3000ml±20ml
水浴水 H2O 1000ml±20ml
氮气 N2 20000cm3±100cm3
制备合成方法如下:
(1)精选化学物质材料
对制备所需的化学物质材料要进行精选,并进行质量纯度控制:
丙二腈: 固态晶体 9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24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铝合金超净化精炼方法
- 下一篇:酶法烷基多糖苷表面活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