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2396.X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58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隋殿军;邱智东;陈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隋殿军;邱智东;陈雪松 |
主分类号: | A61K36/48 | 分类号: | A61K36/48;A61P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朱建新;逯长明 |
地址: | 130117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药组合物,以及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是指由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或脑栓塞后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以脑供血不足诱发的脑损伤为主要诱因,以头痛、眩晕、口面麻木、视物变形等为主要临床表征。缺血性脑血管病性疾病的发病与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冠心病关系密切,是中老年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理亦与脑血管缺血所致的收缩、舒张功能紊乱有一定关系,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瘀血阻络证极为相似。
目前中国是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高发国家,据估计居民现患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患者达6000万,每年新发生病人130万人,大部分病人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影响。但针对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品种繁杂,药品组方宽泛,药效成分不明确,且价格偏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不足,提出一种能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的中药组合物,组分简单,效果好。并提出了该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取川芎粉,经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处理,萃取出的挥发油用4~10倍量β-环糊精制成包合物;药渣加4~10倍量水煎煮,过滤煎煮液,滤液经离心处理,上清液通过分子截流量3000~20000滤膜,滤液浓缩,喷雾干燥,与包合物混匀,备用;
b、取葛根粉,用4~10倍量30%~80%乙醇回流提取,滤过提取液,滤液回收乙醇,加水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0.3~1.0g/ml;通过大孔树脂纯化,采用乙醇来洗脱,收集洗脱液,回收乙醇,喷雾干燥,备用;
c、将步骤a和步骤b得到的备用物按重量比1~10∶1~10混合均匀。
本发明还提供了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与药学剂型上常规辅料组成的中药制剂。
本发明最后提供了该中药组合物以及由该中药组合物组成的中药制剂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血管性疾病药物中的应用。
川芎:含挥发油、阿魏酸(ferulic acid),以及4-羟基-3-丁基酽内酯(4-hydroxy-3-butylphthalide)、川芎酽内酯(senkyunolide)、藁本内酯(Ligustilide)、川芎嗪(tetramethylpyrazine)、川芎酚(chuanxiongol)、瑟丹酸(sedanic acid)等。具有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等功效。
葛根:含多种黄酮类成分,主要活性成分为大豆素(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葛根素-7-木糖甙(puerarin-7-xyloside)等。具有解表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高血压颈项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等功效。
《本草纲目》载:葛根,性凉、气平、味甘,具清热、降火、排毒诸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
据《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功能性食品》等权威资料著述,葛根及其制品有清火、排毒、降血脂、降血压、降胆固醇、降血糖、减肥、通便、预防老年性痴呆,防止动脉硬化,防止脑血栓等心脑血管疾病之良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隋殿军;邱智东;陈雪松,未经隋殿军;邱智东;陈雪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23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磁体角度偏差的测量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拼音双击速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