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有α-细辛醚的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2354.6 | 申请日: | 201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9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发明(设计)人: | 梁文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9/70 | 分类号: | A61K9/70;A61K31/09;A61K47/32;A61K47/44;A61P1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含有 细辛 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透皮贴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α-细辛醚的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α-细辛醚又名α-细辛脑或细辛脑,化学名为2,4,5-三甲氧基-苯丙-1-烯,是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如下结构通式:
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外对α-细辛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已证实其有很强的药理活性,具有止咳、祛痰、平喘、镇静、解痉及抗惊厥作用,且对人癌细胞有抗癌活性;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α-细辛醚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炎、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病伴肺部感染及其它呼吸道疾病的治疗。
α-细辛醚口服吸收迅速,15分钟即达到最高血药浓度,并迅速分布于肝、肾、胆汁及心、脑、肺、脾等脏器。其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为61%,其中肝、肾浓度接近于血浆浓度,其余依次递减,部分由胆汁排泄后,仍经肠肝再吸收,最后主要随小便排出,小部分被肝脏代谢,主要代谢产物为2,4,5-三甲氧丙烯酸(即肉桂酸)。
α-细辛醚的半衰期为3小时~4小时,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仅为5%。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产品有片剂、胶囊和注射液。由于α-细辛醚是脂溶性强的化合物,水中溶解度小,口服生物利用度极低,更适合于制成经皮给药制剂。
经皮给药制剂是指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经皮给药制剂相比较于其他剂型具有独特的优点:(1)经皮给药可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使药物的吸收不受胃肠道因素影响,减少用药的个体差异;(2)一次给药可以长时间使药物以恒定的速率进入体内,减少给药次数;(3)可以按需要的速率将药物输入体内,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血药浓度的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4)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中断给药,病人顺应性良好。
作为经皮给药贴剂主要材料的压敏胶,大部分为溶剂型,因而伴随着环境污染和能耗消耗大等问题。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乳液型压敏胶由于干燥速度慢、乳化剂迁移等原因也受到很大的限制。热熔压敏胶(HMPSA)是以热塑性聚合物为主体的压敏胶,常温下为固体,熔融状态下涂布,冷却硬化后施加轻压便能快速粘结。由于其不含有机溶剂,低公害、涂布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广泛用于包装、医疗卫生等方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质量稳定、刺激性小且载药量高的含有α-细辛醚的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
一种含有α-细辛醚的热熔压敏胶透皮贴剂,包括背衬层、贮库层和防粘层,所述的贮库层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α-细辛醚 1%~20%
热熔压敏胶 70%~98%
透皮促进剂 1%~10%。
作为优选:
所述的贮库层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
α-细辛醚 8%~13%
热熔压敏胶 83%~88%
透皮促进剂 3.5%~4.5%。
所述的热熔压敏胶是指以热塑弹性体等聚合物为主要功能材料的胶粘剂,兼有热熔和压敏的双重特性,能够在熔融状态下涂布,冷却硬化后具有压敏特性,其一般组成为热塑弹性体、增粘剂、增塑剂、填充剂和抗氧剂。本发明优选熔点为50℃~250℃的热熔压敏胶,进一步优选由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的热熔压敏胶:
热塑弹性体 100份
增粘剂 80~160份
增塑剂 40~80份
填充剂 0~40份
抗氧剂 0~10份。
所述的热塑弹性体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热塑弹性体,如可选用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或其他药用热塑弹性体中的一种或多种。SIS的模量低、粘度和熔融粘度小,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由于SIS中间嵌段聚异戊二烯结构上具有甲基侧链的特性,使它具有很好的内聚力和优良的粘着性能以及与其他添加物良好的相容性。因此进一步优选SIS。
所述的增粘剂可选用本领域常用的增粘剂,如可选用萜烯树脂、石油树脂、氢化松香或其他药用增粘剂等中的一种或多种。石油树脂具有酸值低、粘合性好、耐水和耐化学品等特点,因此优选石油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23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弧喷涂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泥热裂解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