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底输油单层保温管接头及其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2353.1 | 申请日: | 2010-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76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03 |
发明(设计)人: | 吕喜军;刘海超;王洪洲;赵利;高象杰;相政乐;顾艳;文志军;陆娟;赵芳;刘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9/20 | 分类号: | F16L59/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100016 北京市东城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输油 单层 保温 管接头 及其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底输油管道的保温管,尤其涉及一种单层保温管的接头。
背景技术
海底石油管道是将海上原油(或混输原油)输送到陆上(或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船),由于海底管道服役的特殊环境,其性能要求比较特殊。首先,海底管道在海底一定水深下,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由于海水温度比较低,管道输送过程中一些高稠度的原油或混输介质会因温度下降而出现粘度增加,流动性变差,因此,需对海底管道及其接头部位进行保温处理和防水密封处理,以保证管线的正常运行。
目前的接口处通常采用的防腐热收缩带加保温半瓦,然后安装防水热缩带、采用填充层工艺。这种工艺的缺点是,在海上的操作周期长,工艺复杂,影响铺管速度,结构的防水密封性能也不理想,影响海管的正常输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海上的单层保温管道接头的防水密封和保温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从而提高海底管道的铺设效率,降低施工成本,提高技术水平,保证管线运行的安全可靠性,并提供此单层保温管道接头的处理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海底输油单层保温管接头包括防腐热收缩层(1)、填充层(2)、模具层(3)、排气孔(5)和注料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腐热收缩层(1)的外面设置有填充层(2),填充层(2)为聚合物空心微珠或者玻璃微珠复合增强型聚氨酯保温材料;填充层(2)的外面设置有模具层(3),模具层(3)为预制的半瓦模具层,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半瓦模具层为聚氨酯泡沫材料;模具层(3)的上面部分设置有排气孔(5)和注料孔(6);模具层(3)的外表面设置有外包覆层(4),外包覆层(4)为聚乙烯材料;外包覆层(4)的两端设置有一对捆扎带(7)。
所述防腐热收缩层(1)为防腐热收缩带。
所述填充层(2)的原料为双组份液体,由多异氰酸酯组分和聚合物空心微珠或者玻璃微珠混合的聚醚多元醇组分,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复合聚氨酯材料;其原料质量份数比为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1.05∶1;其中聚合物空心微珠或玻璃微珠占聚醚多元醇的10%-15%。
海底输油单层保温管接头的处理方法,具有如下步骤:
①焊接管道接口并清理焊口处的焊渣和锈蚀,对表面进行预热处理;
②安装防腐热收缩层(1),进行电火花检漏,所述防腐热收缩层为防腐热收缩带;
③将一对预制的上、下两部分模具层(3)用捆扎带(7)捆扎在管道接口部位,开设注料孔(6)和排气孔(5)的模具层为上面部分;
④通过注料孔(6)注射成型填充层(2),原料为双组份液体,由多异氰酸酯组分和聚合物空心微珠或者玻璃微珠混合的聚醚多元醇组分,在催化剂作用下,经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复合聚氨酯材料;其原料质量份数比为多异氰酸酯∶聚醚多元醇=1.05∶1;其中聚合物空心微珠或玻璃微珠占聚醚多元醇的10%-15%;
⑤清除注料孔(6)和排气孔(5)溢出的少量原料。
所述步骤③的模具层(3)是陆上的预制结构,在其外表面涂敷一层聚乙烯基体材料的包覆层(4),在模具层(3)的上面部分开设注料孔(6)和排气孔(5)。
所述步骤③的模具层(3)的密度为100-200kg/m3。
所述步骤④的填充层(2)的密度为750-850kg/m3,抗压强度可达15Mpa,导热系数≤0.150W/(m·K),1.0Mpa静水压力下重量吸水率≤3%。
所述步骤④采用高压发泡机注射成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了一种具有良好防水密封和保温效果、能够提高海底管道的铺设效率、保证管线运行安全可靠、施工成本低、技术水平高的单层保温管海上接头及其处理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单层保温管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单层保温管接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1标记说明如下:
1——防腐热收缩层 2——填充层
3——模具层 4——外包覆层
5——排气孔 6——注料孔
7——捆扎带 8——半瓦保温层
9——包覆热收缩层 10——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23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超精密平台调平装置
- 下一篇:高速重载车辆制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