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层不同疏密结构构造的保温絮胎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2250.5 | 申请日: | 201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68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法;顾春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丹爱法企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02 | 分类号: | D04H1/02;D04H1/46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044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不同 疏密 结构 构造 保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层不同疏密结构构造的保温絮胎。
背景技术
保温絮胎是人们御寒保暖的必需物品,其广泛应用于服装、床上用品、各类睡袋及婴儿寝具等产品;目前保温絮胎一般包括棉絮、蚕丝、羽绒、化学纤维等絮胎,化学纤维又称作中空棉。目前常用的保温絮胎一般不分层,疏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直径均一致,且整个絮胎成为一个整体。
上述各类絮胎一般均为单层设置,且具有各种不同的特性。比如棉絮胎:它的透气排湿性、手感柔软度和垂悬贴身度均较差,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需经常将棉絮胎进行晾晒,以恢复棉絮胎的蓬松和干燥;而蚕丝填充物一般只适用于春秋季,且价格相对昂贵;羽绒作为填充物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透气排湿等各项性能均较好,但羽绒对被套有一定要求,否则容易钻出或在被套内移位,且价格也较为昂贵;中空棉的排湿性、平整度和撕裂强度以及垂悬贴身度更差,由于撕裂强度较差,导致絮胎移位,影响了絮胎的平整度和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层不同疏密结构构造的保温絮胎,本絮胎在保留各类传统絮胎良好性能的同时,克服了其缺陷,本絮胎具有良好的透气排湿性、手感柔软度、垂悬贴身度和平整度,其蓬松保暖效果好,抗撕裂,且价格低廉。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多层不同疏密结构构造的保温絮胎包括多层无纺纤维层,所述多层无纺纤维层依次层叠连接而成并具有不同的疏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直径,所述多层无纺纤维层外层的疏密度和纤维长度大于内层的疏密度和纤维长度,所述多层无纺纤维层外层的纤维直径小于内层的纤维直径。
上述多层无纺纤维层可以是二层或三层。
上述多层无纺纤维层层叠是钩针上下来回钩刺连接,所述疏密度是纤维含量为4-18Kg/m3,所述无纺纤维层的纤维长度为32-128mm,所述无纺纤维层的纤维直径为1.5-15D。
由于本发明多层不同疏密结构构造的保温絮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将传统整体单层絮胎改为多层无纺纤维层,多层无纺纤维层依次层叠连接而成并具有不同的疏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直径,多层无纺纤维层外层的疏密度和纤维长度大于内层的疏密度和纤维长度,外层的纤维直径小于内层的纤维直径。本絮胎在保留各类传统絮胎良好性能的同时,克服了其缺陷,本絮胎具有良好的透气排湿性、手感柔软度、垂悬贴身度和平整度,其蓬松保暖效果好,抗撕裂,且价格低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层不同疏密结构构造的保温絮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多层不同疏密结构构造的保温絮胎包括多层无纺纤维层1、2和3,所述多层无纺纤维层1、2和3依次层叠连接而成并具有不同的疏密度、纤维长度和纤维直径,所述多层无纺纤维层外层1和2的疏密度和纤维长度大于内层3的疏密度和纤维长度,所述多层无纺纤维层外层1和2的纤维直径小于内层3的纤维直径。
上述多层无纺纤维层可以是二层或三层。二层结构的絮胎可适用于户外睡袋或服装等;三层结构的絮胎可适用于户内睡袋、婴儿寝具和床上用品等;如图1所示,对于三层结构的保温絮胎,其外层1和2的疏密度为12Kg/m3,内层3的疏密度为5Kg/m3,外层1和2的纤维长度为102mm,内层3的纤维长度为64mm;外层1和2的纤维直径为1.5D,内层3的纤维直径为7D;此三层无纺纤维层经钩针上下来回钩刺连接,构造成的保温絮胆更有效地提高了透气排湿性、蓬松保暖性、手感柔软度、垂悬贴身度,平整及撕裂强度,可适用于户内睡袋、婴儿寝具和床上用品等。同样多层纤维层也可以是四层、五层等结构,分别适用于所需保温场合。
上述多层无纺纤维层层叠是钩针上下来回钩刺连接,所述疏密度是纤维含量为4-18Kg/m3,所述无纺纤维层的纤维长度为32-128mm,所述无纺纤维层的纤维直径为1.5-15D(Denier)。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丹爱法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丹爱法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225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电荷转移的传感器结构
- 下一篇:梨皮常温提取果胶的一种新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