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造渣材料中金属铝的测定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01591.0 | 申请日: | 2010-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697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张杰;戚淑芳;邴一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79 | 分类号: | G01N21/7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渣 材料 金属 测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学分析领域,特别是铝造渣材料中金属铝含量的测定方法,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铝造渣材料中金属铝的化学物相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铝造渣材料是炼钢重要辅助材料之一,它不仅能吸附钢水夹杂物而提高钢水质量,而且能强化脱氧、脱硫、脱磷,防止钢水吸气,减少钢水温度散失。随着炼钢水平的日益提高铝造渣材料市场需求日益增高,对炼钢工艺及品种有更高的要求。铝造渣材料作为一种新型的造渣剂在炼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有利于造渣又能进一步脱氧提高钢材质量,要求铝造渣材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铝,且其含量高低直接影响精炼效果及钢材质量。铝造渣材料中铝量测定一般采用强碱熔融法溶解试样,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滴定法测定铝量,但这种方法测出的是试样中的全铝,包括金属铝和三氧化二铝两种状态。对于铝造渣材料中金属铝的测定,目前还没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和国家标准样品,各钢厂目前进行的检测给出的结果是全铝含量。
目前,各钢厂在采购铝造渣材料时由于不能测定金属铝的含量,把全铝的含量近似认为金属铝的含量,往往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因为三氧化二铝价格比金属铝粉便宜,供货商在铝造渣材料中加入一定量的三氧化二铝,冒充金属铝,谋取暴利。这就需要有一种方法测定金属铝,减少企业的损失。
迄今国内外还没有关于测定铝造渣材料中金属铝含量的方法。已见报道的有关金属铝的测定方法如下:
1.铝粉中金属铝的测定.湖南冶金.黄宝贵,邓建春,1998年4月,34-36.
2.铝发热剂中金属铝和氧化铝的分析.冶金分析.杨平,李吉春,汪雪梅,2000年,50-52.
3.硫酸铁浸取法测定钢水精炼调渣剂中金属铝.特钢技术.甘国建,2007年,50-52.
4.AD复合脱硫剂中铝的相分析钢铁钒钛.杨平,李吉春,周国英,付铨,2000年,59-61.
以上文献中,文献1和文献2主要以测定基体比较简单,干扰离子较少的简单的混合试料为主。而铝造渣材料成分复杂,干扰离子多。文献3和文献4所测样品成分与铝造渣材料成分相差很大,干扰离子也不同,在测定铝造渣材料中金属铝时浸取效果不好。且上述文献中浸取剂溶液的酸度不易控制,往往会将部分三氧化二铝溶解,使测定结果偏高。基于上述原因,上述文献方法用于铝造渣材料中金属铝的测定还存在不足之处。
检索铝造渣材料相关专利3篇
1.铝造渣球及其生产工艺专利号:CN02109267.2
2.铝造渣脱氧球专利号:CN02144665.2
3.铝造渣球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CN03111326.5
从专利中可以看出,铝造渣材料中金属铝的含量大致在30%-50%之间,我们也了解了它的大致成分。
专利1成分为铝屑、石灰石粉、膨润土粉、工业淀粉、聚乙烯醇。
专利2成分为铝、萤石、石灰、膨润土、淀粉、纤维素、结合剂。
专利3成分为铝粉、碳化硅粉、石灰石粉、活性氧化钙、膨润土、黄糊精、防暴纤维。
铝造渣材料成分复杂,受铁、钙、镁、钾、钠等元素干扰大,浸取剂的用量和酸度的控制不宜掌握,所以分析起来比较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造渣材料中金属铝的测定方法,利用化学试剂选择性溶解分离铝造渣材料基体和测定金属铝的方法解决铝造渣材料中金属铝的测定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铝造渣材料中金属铝的测定方法,试样由三氯化铁-氯化铵混合溶液浸取,在振荡器上振荡,选择性地溶解金属铝,使金属铝与其它元素以及其它形式的铝分离。在过量EDTA存在下,调节pH值,然后先用硫酸铜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再用氟盐取代与铝络合的EDTA,最后用硫酸铜标准滴定溶液滴定取代出的EDTA,求得金属铝量。
其中,三氯化铁-氯化铵混合溶液中,三氯化铁浓度为5%~15%,氯化铵浓度为10%~30%,硝酸含量为0.05~0.3mol/L。浸取试样时,三氯化铁-氯化铵混合溶液加入量为40~100mL。振荡器上振荡时间为30~1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15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