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诱导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01456.6 | 申请日: | 2010-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800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强;陆进兵;蒋国亮;林卫慈;覃继胜;倪兴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卢湾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新联纬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G1/14 | 分类号: | G08G1/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 地址: | 2000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诱导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领域的车辆诱导系统,特别涉及一种车辆诱导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交通信息技术的发展,车辆诱导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车辆诱导系统通过为车辆采集停车场的停车信息,并通过显示屏实时提供参考信息来优化车流的分布,为驾驶员提供及时的停车位置信息,系统起到了疏导交通、缓解拥堵,提高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提高停车场利用率,缓解停车位紧张等积极作用。
车辆诱导系统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安装于道路上的显示装置,将停车场的车位信息发布出来,二是停车场内的车辆信息采集装置。目前,停车场内的车辆信息采集大多使用线圈检测、红外检测和无线射频识别,但是,上述采集方法在数据采集的准确度上均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线圈检测,是在停车场的入口和出口处的地面上,设置感应线圈,通过检测感应线圈上方的金属物从而判断车辆的数量,这种检测方法在通过感应线圈上方的金属为非汽车时以及车辆在感应线圈上方逆行的情况下,则会产生误判,从而影响采集系统的可靠性;红外检测和无线射频识别,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影响可靠性。当车辆信息采集装置的可靠性发生问题时,将会直接导致整个系统的可靠性降低,在停车场车辆未满的情况下,显示无停车车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视频识别技术是当前国际上一项先进的识别技术,在公共交通、大型商场、购物中心、超市、连锁店、机场、展览馆、体育场馆、公园、景区、娱乐场所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满足了用户移动物体进行实时信息采集的需求。视频识别技术通过对数字化的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获得视觉区域的目标信息,包括区域内目标数量信息、拥挤程度信息、物体特征信息等定量的数据,为应用和管理系统提供基础数据来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车辆诱导系统在采集车辆信息方面的可靠性不强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诱导方法,包括:至少一台摄像机在车辆经过所述摄像机镜头时进行拍摄;至少一台视频分析服务器对所述摄像机拍摄的车辆画面进行识别分析,转化成数据的格式并存储;所述视屏分析服务器通过网络系统,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显示装置;所述视频分析服务器通过网络系统,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查询系统。
可选的,所述摄像机和所述视屏分析服务器的数量均为两个。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信息显示屏和光伏板组件,所述信息显示屏和所述信息显示屏相连。
可选的,所述信息显示屏上包含有由LED显示灯组成的文字。
可选的,所述光伏板组件由固体光伏电池组成。
可选的,所述网络系统为国际互联网络或GPRS网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车辆诱导方法使用摄像机采集车辆信息,并且使用视频分析服务器对所采集的车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本系统的显示装置采用光伏板组件供电,节约了电力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车辆诱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车辆诱导系统在采集车辆信息方面的可靠性不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诱导方法,解决上述问题。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一种车辆诱导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本发明一种车辆诱导方法包括一下步骤:
步骤21:至少一台摄像机在车辆经过所述摄像机镜头时进行拍摄;步骤22:至少一台视频分析服务器对所述摄像机拍摄的车辆画面进行识别分析,转化成数据的格式并存储;步骤23:所述视屏分析服务器通过网络系统,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信息显示屏和光伏板组件,所述信息显示屏和所述信息显示屏相连,所述信息显示屏上包含有由LED显示灯组成的文字,所述光伏板组件由固体光伏电池组成,所述网络系统为国际互联网络或GPRS网络;步骤24:所述视频分析服务器通过网络系统,将所述数据发送至查询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卢湾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新联纬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卢湾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新联纬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14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