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物备急丸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200982.0 申请日: 2010-06-17
公开(公告)号: CN102284044A 公开(公告)日: 2011-12-21
发明(设计)人: 杨洪舒 申请(专利权)人: 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
主分类号: A61K36/9068 分类号: A61K36/9068;A61K9/00;A61P1/1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5125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三物备急丸 整合 剂型 制备 技术 及其 生产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三物备急丸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本发明还涉及一种三物备急丸整合型新剂型制备技术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中药水煎液复方药效化学反应因化学成分太多,暂时还未被揭示其神秘面纱,但中药方剂中一些神秘黑箱药效作用就藏在中药水煎液中,不能一味最求中药西化、中药现代化而只用单体和有效部位。中药水煎浓缩液不能弃之不用!中药方剂用水煎煮时,由于方剂合煎时的高温以及溶液中复杂的化学环境,可能在溶液中发生固有物质间的络合、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从而生成溶液中原来没有的某些新物质,这些新物质对全方产生增效、减毒或改性等药效作用。加强中药方剂水煎液中新成分形成机制、稳定性及其药效的研究,对提高中药复方和新药水平,逐步缩小中药复方和中药新药与国际间的差距,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研究开发中药新药增加了新途径和新来源。我国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规定,改变剂型作为新药研究来管理。制剂水平的落后不仅影响药物疗效的发挥,而且导致药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市场竞争和产业经济效益,是造成我国医药工业产品数量位居世界前列而产值仅相当于一两个跨国制药公司的主要原因之一。新药、新剂型开发水平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医药工业的经济与技术实力。我国口服制剂约占各种全身给药制剂的2/3,加快研制和推广口服缓控释制剂是当前急需要做的工作。三物备急丸源自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全方由大黄30克,巴豆30克,干姜30克组成,功用:攻逐冷积,主治食停肠胃,卒然心腹胀痛,痛如锥刺,四肢厥逆,苔白而润,脉象沉紧或迟者。本证由于食寒饮冷,阻滞中焦,以致气机痞塞,升降失常。故用巴豆峻下寒结,以通其闭,干姜温中散寒,以顾脾阳。若食成积,非用大黄之荡涤,否则不能消其食,故用大黄,攻积导滞,以推陈致新,并能监制巴豆辛热之毒。本方证是由于食寒饮冷所致,是阴盛寒结之证,故以攻下为主,辅以温中。

三物备及丸的药理作用:主要有泻下作用。对家兔离体十二指肠,三物备急丸40μg/ml浓度,可明显提高肠管紧张性,使肠管在紧张性升高的状态下发生收缩。浓度为400μg/ml,则肠管紧张性先升高而后降低。但本方对10%活性炭2℃冰水灌服致“脾胃虚寒”型便秘小鼠的排便时间、排便次数、与生理盐水组对照,无统计学差异。

大黄的药理作用:大黄煎剂有明显的泻下作用,大黄泻下成分约有20种,包括蒽醌类和二蒽酮类以及它们的甙类,而主要泻下成分为二蒽酮类化合物-番泻甙。番泻甙A、B、C、D、E、F的泻下活性相似;8-葡萄糖大黄酸蒽酮的作用也较强;蒽醌类化合物8-葡萄糖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8-葡萄糖大黄酸等均较弱;而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几乎没有泻下活性。以蒽酮或蒽醌的作用较强,其中以二蒽酮-番泻甙的作用最强。泻下机制是大黄的有效成分口服后,在消化道内被细菌代谢为具有生物活性的代谢产物而发挥泻下作用。大黄泻下作用的另一个途径是番泻甙由小肠吸收后,经肝脏转化为甙元,再刺激骨盆神经丛而引起大肠蠕动致泻,同时一部分以原型或甙元随血运到大肠,刺激粘膜下神经丛及更深部肌肉的神经丛,或奥厄巴赫神经丛,而使肠运动亢进,引起泻下。大黄不仅促进胆汁分泌,并使胆红素和胆汁酸含量增加,大黄对实验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大黄能显著逆转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浸润及纤维化,微粒体肿胀,嵴明显下降,粗面内质网破坏核糖体脱落。体外实验证明,大黄煎剂对乙肝抗原(HBsA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除去鞣质后作用减弱或消失,同时也证明大黄中意醌类和大黄素对HBsAg并无抑制作用。大黄的抗菌谱广,敏感细菌有葡萄球菌(白色、柠檬色、金黄色)、溶血性链球菌(甲、乙)、草分枝杆菌、枯草杆菌、痢疾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和副伤寒杆菌、人型结核杆菌、淋病双球菌、包皮垢球菌、炭疽杆菌,尤以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抑菌有效成分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抗菌作用最强.大黄对肠内厌氧菌脆弱拟杆菌有抑制作用,该菌可将复合型胆汁酸分解为游离型胆汁酸,增强了对粘膜的刺激性而导致胆囊炎。抗菌作用机制主要是对细菌细胞核酸和蛋白质合成以及糖代谢的抑制作用。大黄煎剂及水、醇、醚提取物在体外对一些致病真菌有抑制作用.对许兰黄癣菌及蒙古变种、同心性毛癣菌、红色表皮癣菌、堇色毛癣菌、铁锈色小孢子癣菌、大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趾间毛癣菌等均有较高的敏感性.稀醇浸出液作用较水或醚浸出液强。大黄煎剂对流感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此外对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人毛滴虫、阴道滴虫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大黄酸、大黄素对小鼠黑色素瘤有较强抑制作用,大黄酸对艾氏腹水癌也有抑制作用,对肉瘤S180和艾氏癌皮下型无明显作用,大黄素对乳腺癌也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癌细胞的氧化和脱氢。大黄酸对癌细胞的酵解也有抑制作用。大黄对多种动物实验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黄用于止血,已有悠久的历史,尤其近年来发现应用大黄治疗消化道出血疗效确切。其止血有效成分是大黄酚、大黄素甲醚、α-儿茶精和没食子酸等。大黄醇或水提取物可明显降低血清总胆固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未经苏州知微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杨洪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09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