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音器装置及摩托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200528.5 | 申请日: | 2010-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001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 发明(设计)人: | 木佐木麻央;杉芳典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1N1/08 | 分类号: | F01N1/08;F01N3/24;F01N13/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黄依文 |
| 地址: | 日本国静冈县***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消音器 装置 摩托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消音器装置以及具有此消音器装置的摩托车。
背景技术
对于小型摩托车的消音器,从使消音器主体小型化的目的、以及由于从燃烧室到消音器主体的距离较近而需要确保排气管长度的目的出发,一般使排气管在消音器主体内U形转弯。另外,这种结构的消音器,一般是将催化剂部配置在消音器主体内。
例如专利文献1公布的是使排气管为U形转弯、在排气管最下游端部安装催化剂部的结构。然而,在这种结构中,由于从燃烧室开始的排气通路较长,存在催化剂部早期难以预热而使排气气体的净化性能降低的问题。因此,考虑如专利文献2中所公开的结构那样,通过将催化剂部配置在排气管的中途部来提高催化剂部的预热性能。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950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919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4-006721号公报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当如专利文献2中所记载的结构那样在排气管的中途部配置催化剂部时,为了同时确保发动机的输出性能和消音效果,需要使催化剂部下游的排气管缩径(形成收敛锥体部)。然而,在形成了这种缩径部的情况下,存在背压上升以及排气气体的排气变差的问题。
因此,考虑如专利文献3那样,在催化剂部的正后方的收敛锥体部上形成多个细孔。然而,在这种消音器的消音器主体内配置有多个导气管,存在细孔与导气管相对而无法充分抑制背压上升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做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音器装置,可以以简易的结构提高消音器的排气性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消音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消音器主体,其与排气管连接;催化剂部,其用于对来自进入到上述消音器主体内的上述排气管的排气气体进行净化,上述催化剂部配置在上述消音器主体中;直管,其与上述催化剂部连接,使来自上述催化剂部的排气气体流出,上述直管具有与上述催化剂部的外径大致相同的内径;以及收敛锥体部,其与上述直管连接,上述收敛锥体部的直径从上游端到下游端逐渐减小。
另外,本发明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搭载有上述记载的消音器装置。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可以以简易的结构提高消音器装置的排气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小型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小型摩托车的俯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小型摩托车的正视图和后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形态的小型摩托车的简单侧视图。
图5是从图4所示箭头A方向看到的消音器装置的视图。
图6是表示从消音器装置卸除消音器主体的一部分后的状态的透视立体图。
图7是从图5所示箭头B方向看到的消音器装置的剖面图。
图8是从图5所示箭头C方向看到的消音器装置的剖面图。
图9是从与消音器装置的轴线垂直的面看到的消音器装置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图1、图2、图3分别是应用了本发明的小型摩托车(以下称车辆)1的侧视图、俯视图、正视图以及后视图。首先,利用图1、图2、图3对车辆1的概要结构进行说明。此外,包含这些图在内,在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图中,根据需要,车辆前方用箭头Fr表示,车辆后方用箭头Rr表示,车辆侧方右侧用箭头R表示,车辆侧方左侧用箭头L表示。
车辆1,通过利用由钢或铝合金制成的多个车体框架形成车体骨架并将各种部件组装在车体框架上而构成。作为车体框架一部分的下降管2,其前端与转向头管3结合,从转向头管3向大致下方延伸,之后弯曲而向大致后方延伸。在下降管2的后部侧,结合有作为车体框架一部分的左右一对后车架4,其分别向后上方倾斜而延伸。
转向头管3可转动地支撑前叉5,前叉5的上端固定有转向杆6,且前叉5的下端侧可转动地支撑有前轮7。另外,在前轮7上设置有与其一体旋转的制动盘8。
在下降管2的后端形成有发动机托架9,发动机托架9通过撑条10支撑摆动单元式发动机11,可使摆动单元式发动机11以撑条10的支撑部为中心向上下方向摆动。摆动单元式发动机11将气缸组件12、曲轴箱13、以及包含变速器在内的变速单元14单元化,支撑后轮15,且在与后车架4之间装架吸震器16,从而具有了摆臂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05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设备维修用多用途电力钳
- 下一篇:一种变压器导线的夹持工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