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折叠式手推车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200504.X | 申请日: | 2010-06-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75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2-14 |
| 发明(设计)人: | 钱洪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协力工业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折叠式 手推车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及其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生产中领料时摆放货物的折叠式手推车。
背景技术
手推车以人力推、拉的搬运车辆。它是一切车辆的始祖。虽然物料搬运技术不断发展,但手推车仍作为不可缺少的搬运工具而沿用至今。手推车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广泛应用是因为它造价低廉、维护简单、操作方便、自重轻,能在机动车辆不便使用的地方工作,在短距离搬运较轻的物品时十分方便。
手推车有独轮、两轮、三轮和四轮之分。独轮车可在狭窄的跳板、便桥和羊肠小道上行驶,能够原地转向,倾卸货物十分便利。常用的两轮车有搬运成件物品的手推搬运车、架子车和搬运散状物料的斗车等。三轮手推车中有一个、四轮手推车中有两个可绕铅垂轴回转的回转脚轮。这种回转脚轮在运行中能随着车辆运动方向的改变而自动调整到运行阻力最小的方向。
传统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手推车,没有固定的结构,由于体积一般不是很大,所以没有考虑针对手推车本身的结构趋进行改造,使得其达到节省空间的目的。大多数情况下,工业生产会用到较多的手推车,在不使用的时候,小车的存放是一个问题,若果不找到一个合理的方法,将会占据很多的空间造成拥挤,同时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手推车不使用的时,存放所占据空间较大的问题,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折叠式手推车,用于工业生产中领料时摆放货物,包括手推杆、底板和四个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推杆和底板之间设有折叠机构,所述四个滑轮为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四个滑轮位于底板底面的四个边角。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装置和第二折叠装置,两个折叠装置之间有一滑动杆。
进一步的,所述手推杆为倒置的“U”形,其活动连接于两个折叠装置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折叠装置包括手推杆连接柱、固定柱、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其中手推杆连接柱通过弹簧与滑动杆连接;所述第一折叠装置的结构与第二装置对称相似。
进一步的,所述手推杆的末端设有圆孔,通过两个手推杆活动连接柱连接于折叠装置内。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折叠装置第二折叠装置的底面通过螺丝与底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手推车为金属制造。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手推车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解决了手推车不使用的时,存放所占据空间较大的问题。
2、结构简单,牢固耐用,使用方便,广泛应用于各个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手推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第二折叠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手推杆 2、底板 3、第一滑轮 4、第二滑轮 5、第三滑轮 6、第四滑轮 7、第一折叠装置 8、第二折叠装置
81、手推杆连接柱 82、固定住 83、第一滑槽 84、滑动杆85、弹簧 86、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折叠式手推车,用于工业生产中领料时摆放货物,包括手推杆1、底板2和四个滑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推杆1和底板2之间设有折叠机构,所述四个滑轮为第一滑轮3、第二滑轮4、第三滑轮5和第四滑轮6,四个滑轮位于底板2底面的四个边角。
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折叠装置7和第二折叠装置8,两个折叠装置之间有一滑动杆84。
所述手推杆1为倒置的“U”形,其活动连接于两个折叠装置内。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第二折叠装置8包括手推杆连接柱81、固定柱82、第一滑槽83和第二滑槽86,其中手推杆连接柱81通过弹簧85与滑动杆84连接;所述第一折叠装置7的结构与第二装置对称相似。
所述手推杆1的末端设有圆孔,通过两个手推杆活动连接柱连接于折叠装置内。
所述的第一折叠装置7第二折叠装置8的底面通过螺丝与底板2固定连接。
所述的手推车为金属制造。
具体使用时,用脚踩住滑动杆84的中心部分向下,待滑动杆84滑至滑槽最底端的时候,将手推杆1围绕手推杆连接柱81做九十度旋转,即可完成折叠动作。不使用的时候,将其放置仓库或其他地方,节省了空间。
使用小车的时候,滑动杆84在弹簧85的拉力作用下复位至滑槽的最上端,推动小车的时候,在滑动杆84和固定柱82的作用下,手推杆1便可以推动小车运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协力工业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协力工业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050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