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丰富磁性质的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00268.1 | 申请日: | 2010-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74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亮;崔雅静;赵勇;程翠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F1/10 | 分类号: | H01F1/10;H01F1/34;C04B35/50 |
代理公司: | 成都博通专利事务所 51208 | 代理人: | 陈树明 |
地址: | 61003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丰富 磁性 磁性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磁性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ZrCuSiAs型晶体结构的磁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磁性材料是种类繁多,广泛应用于电机、电力、信息、医疗等行业的功能材料,根据其用途大致可分为:永磁、软磁、磁记录、旋磁、隐身、磁致冷、磁传感器、磁光、磁卡、磁致伸缩材料以及自旋电子学材料等;根据磁有序结构分为铁磁、亚铁磁、反铁磁、顺磁以及超顺磁材料。磁性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主要集中于3d过渡金属及其化合物材料,20世纪初期,人工合成了FeSi、FeNi、FeCoNi等磁性合金,并广泛应用于电力、电机工业;20世纪中期,铁氧体进入规模生产,由于其饱和磁化强度较低、电阻率高、介电常数大,在无线电通讯、磁记录、雷达导航、遥测等方面获得了重要应用;20世纪60年代,自稀土永磁材料被发现以来,经历了SmCo5,Sm2Co17和Nd2Fe14B等三个发展阶段,稀土永磁材料具有高的最大磁能积、矫顽力、剩余磁化强度以及高的居里温度和稳定性,应用领域极为广泛。另外,稀土永磁器件可使应用产品尺寸进一步缩小,而且性能大幅度改善,可应用于笔记本电脑、小型机器人等产业;20世纪80年代,发现了纳米磁性材料和自旋电子学材料,特别是巨磁电阻效应、庞磁电阻效应以及隧道磁电阻效应的发现已获重要应用,如读出磁头等高灵敏度的传感器、磁随机存储器、磁控晶体管等,自旋电子学现已发展成为磁性材料研究领域的新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磁性材料仍然在不断涌现。
磁性材料在不同的磁场和温度下发生磁相变,表现出铁磁、亚铁磁、反铁磁、顺磁等磁性质,在受外磁场或其他物理作用时,表现出特殊的磁力、磁热、磁光、磁电等效应。一些磁性材料,在特定温度下,展现出变磁性转变现象,变磁性转变是指在外磁场作用下,磁化强度先是线性增加,随外磁场强度的增加,磁化强度突然增加的现象,也就是低场磁状态到高场磁状态的转变,或者是从反铁磁态到铁磁态的自旋跳跃转变。变磁性转变在许多种磁性材料中观察到,如LaCuO4、CeRu2Si2、Gd5Ge4、Na0.85CoO2、Sr3Ru2O7、La2-2xSr1+2xMn2O7等。变磁性转变在巨磁阻材料、巨磁热材料和磁致伸缩材料中扮演重要角色。
2008年初,科学家发现了一类新的高温超导材料——铁基超导材料,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除了对其超导电性的研究以外,母体材料的磁性质也成为当前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课题,例如LaFeAsO在137K发生了反铁磁转变(《Nature》第453卷,第899页),EuFe2As2分别在200K和20K经历了两个反铁磁转变(《Physical Review B》第78卷,第052501页)。将LaFeAsO中的Fe元素用Co元素代换形成LaCoAsO材料,研究表明该材料是一种铁磁材料,铁磁转变温度为66K,再将LaCoAsO中的As元素用P元素来代换形成LaCoPO铁磁材料,铁磁转变温度为43K(《Physical Review B》第77卷,第224331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具有丰富磁性质的磁性材料,该磁性材料具有丰富的磁性质,随组分和温度的变化,磁性质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因此可制成沿某一方向成分呈梯度分布的多组分梯度功能材料,也可应用于磁性隧道结等;由于随含Fe量的不同,磁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多元器件中使用该种材料,在不同部分选择不同的组分便可满足多元体系的需求,同时解决了兼容性问题。
本发明实现其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丰富磁性质的磁性材料,其分子式为SmCo1-xFexAsO,0<x<0.3,具有ZrCuSiAs型晶体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交通大学,未经西南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0026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