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联合收割机的滚筒式分离清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198625.5 | 申请日: | 2010-06-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849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0-06 |
| 发明(设计)人: | 崔勇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韶关市闽韶物资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F12/44 | 分类号: | A01F12/44 |
| 代理公司: | 韶关市雷门专利事务所 44226 | 代理人: | 周胜明 |
| 地址: | 512029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联合收割机 滚筒 分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滚筒式分离清选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联合收割机的分离清选装置都采用逐稿器进行分离,采用气流加多层振动筛进行清选。按自然排列一般都设置于脱粒滚筒凹板筛的下部空间,由于体积庞大,使得脱粒滚筒的位置提得很高,无论是全喂入还是半喂入的收割方法,都将把作物提升至一定高度才能完成脱粒作业。而脱出物经分离清选后,又落回脱粒桶底层,然后再采用搅龙提升至集粮装置。上述传统的分离清选装置不仅结构复杂,体积庞大,而且作物提升高度高,功率消耗大,不适宜低位置脱粒的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能满足低位置脱粒的要求,并可大大简化分离清选装置和整机的结构,降低功率消耗,减少制造成本的联合收割机的滚筒式分离清选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法是: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滚筒式分离清选装置,包括提谷搅龙、分离滚筒、集谷壳体和吸引风机,所述分离滚筒采用圆锥冲孔式结构,在分离滚筒的圆锥表面上冲有筛孔,在分离滚筒大端径向表面设有短稿排出口,分离滚筒内表面焊有导向条,分离滚筒两端的滚轮分别支承在吸引风机进风口和提谷搅龙出口圆筒上,分离滚筒出口端设有皮带轮,集谷壳体左下部设有的出口与复脱装置通道相联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设定提谷搅龙的长度,使其设置在脱粒滚筒上部,适合于接粮的位置,从而满足低位置脱粒的要求,并可大大简化分离清选装置和整机的结构,降低功率消耗,减少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提谷搅龙、2-滚轮、3-分离滚筒、4-集谷壳体、5-筛孔、6-导向条、7-短稿排出口、8-皮带轮、9-吸引风机、10-壳体出口、11-复脱装置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一种联合收割机的滚筒式分离清选装置,包括提谷搅龙1、分离滚筒3、集谷壳体4和吸引风机9,其中分离滚筒3采用圆锥冲孔式结构,分离滚筒3的圆锥表面上冲有筛孔5,在分离滚筒3的大端径向表面设有短稿排出口7,在分离滚筒3的内表面焊有导向条6;分离滚筒3两端的滚轮2分别支承在吸引风机9进风口和提谷搅龙1出口圆筒上,分离滚筒3出口端设有皮带轮8,集谷壳体4左下部设有的出口10与复脱装置通道11相联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经脱粒装置脱粒后的谷物混合物通过提谷搅龙1由轴向进入旋转的分离滚筒3内,由于分离滚筒3的旋转运动和锥形分离滚筒3的位差,谷物混合物在分离滚筒3内表的导向条6的作用下,沿分离滚筒3内表面作螺旋运动,谷粒经筛孔5落下,进入集谷壳体4,颖壳等夹杂物在吸引风机9的吸引下,经吸引风机9排出机外,当短稿排出口7与集谷壳体上的出口10对齐时,短稿断穗就排出、进入复脱装置通道11。本发明通过设定提谷搅龙的长度,使其设置在脱粒滚筒上部,适合于接粮的位置,从而满足低位置脱粒的要求,并可大大简化分离清选装置和整机的结构,降低功率消耗,减少制造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韶关市闽韶物资有限公司,未经韶关市闽韶物资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1986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